纳西族姓氏
纳西族为羌族后裔,纳西二字可以解释为强大的民族,或尚黑的人。来到纳西族住的地方,可以
称纳西姑娘为潘金妹,男生为潘金哥。阿芳也教了我们几句简单的纳西语。你好:a la la leh,谢
谢:jo be seh,再见:ma ni len doh。纳西语的文法和英文一样是动词在后,例如「吃饭」在纳西
语中其实是说「饭吃」。
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大理时,纳西族的首领归顺明朝,帮助朱元璋。所以明太祖将「朱」姓去掉一
撇一划,赐姓「木」,并封纳西族首领世家为世袭的土司。木氏土司统治丽江470年,历经35代,元
明清三朝,官位最高三品,最低五品。直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才废掉土司,改由清朝政府派流官统
治。
纳西族典型的姓氏有两个,官姓木,民姓和。传说木氏土司是将「木」加上一根扁担、一个箩筐
(一撇和一个口字),而成为老百姓用的「和」姓。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纳西人也实行「父子连
名」,也就是父亲将自己的名字留一半给儿子。男人的名字有两部分,第一部份是父亲名字的后半
段,第二部分才是自己的名字。
说到男人阿,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如纳西族和白族都有「女主外男主内」的习俗。下田劳动、出
外工作的是女人,而在家带小孩的则是男人。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人在修人行道,那些工人果然都是女
人,不过当然也有些男人是做生意养家的。阿芳说纳西族男人最有名的就是琴、棋、书、画、烟、
酒、糖、茶、好、吃、懒、做,正因为女人在外工作,所以男人有很多时间从事艺术工艺的创作,不
过当然大部分的男人都有好吃懒做的嫌疑。
苗族姓氏
氏表明家族的符号,任何民族都一样。
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苗姓原本固有的;汉姓是后业输入的。因为过去苗
族没有文字书写自己的苗姓,却用汉字书写汉姓,以致使人误认为只有汉姓,而不知有苗姓。
苗姓是“子父连名制”。或“子祖连名制”。黔东南支的苗姓是“子父连名”。例如某人的苗名
叫做“xa”(夏),其父苗名叫“ju”(久),那么这个人的苗族姓名就是“xaju”(夏久)。川黔滇
支和湘西支的苗姓是“子祖连名”或“子父祖”连名。例如某人的苗名叫“du”(都),他的社父苗
名叫“la”(拉),那么这个人的苗族姓名就是“dula”(都拉);假如他的高祖或始祖苗名叫“w
u”(乌),那么这个人的苗姓名又是“dulawu”(都拉乌)。
汉姓虽是后来输入的,但已成为苗族的姓氏之一了。如今,很难找到没有汉姓的苗人。汉姓输入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编户籍
每次苗民造反失败后,政府为了加强控制,便把苗族编入户籍,方便控制。当一户一户的编户籍
时,都要写个户主姓名。
2、 赐姓
有些苗人与汉人是好朋友,或者是上下级关系,汉人就送给苗人同他一个姓。
如今国内外的苗族都有汉姓,可见苗族汉姓的历史也很久了。云南的苗族是从贵州去的,东南亚
老挝、越南、泰国的苗族又是云南迁去的。这大约是400多年的历史。那么,早在贵州以前就应该有
了汉姓。这就不只五、六百年的岁月,起码也有千多年了。
蒙古族姓氏
今翁牛特旗有蒙古族4.7万多人口,其中多数是原翁牛特左翼旗的蒙古人,其次是沿者哈河北岸
居住的原敖汉旗的蒙古人,还有一部分是从土默特、喀喇沁以及奈曼、库伦、巴林等旗迁移来的蒙古
人。
翁牛特、敖汉的蒙古人,都记着自己的蒙古姓氏,其中有些按姓氏的音或意采用了汉姓。来自南
部各旗的蒙古人都采用了汉姓,其中不少人已不知道自己的蒙古姓氏。
以往,蒙汉通婚者,子随父民族。198O年以后有近50O0名汉父蒙母者改为蒙古族,他们仍沿用
其父之汉姓。
翁旗内居住的蒙古族之姓氏如下:
1.孛尔只斤氏(汉姓鲍)——孛尔只斤在突厥语中意为蓝眼睛的人(《史集》)。翁旗孛尔只斤氏
是成吉汗三弟哈赤温之后裔。 2.不古纳歹氏——他们是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蒙
古秘史》)。
3.塔塔儿氏(汉姓戴、谭)——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史中经常出现。
4.奥矣·毛都氏(汉姓林、穆)———奥矣·毛都蒙古语为林木,该氏可能是早期的“林木中的百
姓”(《蒙古秘史》)。
5.弘吉刺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元代常与孛尔只斤氏联姻,本旗人数不多。
6.宏豁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秘史》中记作“晃豁坛”,也有记为“晃豁摊”的。
“宏豁”蒙古语有铃铛之意。
7.兀日罕氏(汉族于、吴)——有人说他们是兀良哈氏之一支。
8.术布姑真氏(汉姓龚)——术布姑真蒙古语为“养鹰人”。元、明时期的史书中常出现,也记作
“朱保真”。“龚”可能取自“弓”的谐宜。
9. 哈布格钦氏(汉姓陈)——明代蒙古有“哈麻真”,蒙文中“麻”、“布”二音有混用现象。“哈
布格”蒙古语为狩猎用的枷。钦为人称,故有人释为“狩猎者”。
1O.唐兀惕氏(汉姓唐)——旗内人数较多,早有“五百唐兀惕”之说。唐兀惕氏为古代西夏人。
11.夏那日氏(汉姓夏、唐、白)——该氏人自己说是唐兀惕氏之一支。“那日”在蒙古语中是人称
复数词尾,如汉语中的“们”。“夏那日”意为“夏的人们”。 12.察哈尔氏
13.喀尔喀氏
14.杭盖勒氏
15.季如特氏(汉姓季)
16.海拉苏氏
17.萨日黑惕氏———“萨日黑”蒙古语为酒,故译为“酿酒的人们”。
18.色勒莫氏——色勒莫蒙古语为“剑”。
19‘特古如格·太本氏——一该氏人称自己是察哈尔氏之分支,与察哈尔氏不通婚。
20. 召·额日氏——“召”为百,“额日”为男子汉。“召额日”可释为“百条勇士”。明代《北虏
考》有“召阿儿氏”。
21.楚和日氏(汉姓褚)——其中分支称“乌合日·查干”(汉姓牛)。 22.希日努特民(汉姓汪、
黄)
23.希日·乞丹氏(汉姓黄)
24. 呼克苏勒氏
25.乞丹斯氏(汉姓陈)
26.于聪氏
27.希汤古特氏
28.太本·萨坦氏
29.额登氏
3O.保青氏
31.赉肖尔氏
32.桑萨瓦氏
33.呼勒都氏——“呼勒都”蒙古语为“冻”。据说他们是奥矣·毛都氏的一个分支。
34.柴尔吉惕氏(汉姓柴)
35.海鸠特氏(汉姓柴)——“海鸠特”蒙古语有“偏坡”或“旁侧”之意。
36.阿拉他斯氏(汉姓金)
37.嘎拉他斯氏(汉姓霍)
38.嘎拉珠氏(汉姓冯)
39.道劳·道古森氏(汉姓祁) 4O.蒙格惕氏(汉姓孟)
41.查达氏
42.兀鲁惕(汉姓吴)
毛南族姓氏
毛南族有潭、覃、卢、蒙、韦、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数量较多,约占毛南族的70%以上,
分布的地区广,其次是覃、卢、蒙姓。历史上,他们是同姓聚族而居,在一个村寨之中异姓杂居的现
象很少,解放后异姓杂居以至同壮族人民杂居的才逐渐增多。
据许多史籍记载,毛南族及壮,侗、仫佬、水等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地区,在汉代以前是“百越”
民族中的“骆越人”居住的地方。南北朝以后,又有“僚人”有这一带居住,称为“蛮僚”,唐代以
前,这一带的少数民族由于没有上封建王朝的“户籍”,被统称为“生蛮”。唐代以后,封建王朝诏
用这里的部落酋长,设置了羁縻州县,进行羁縻统治,把这里的少数民族以地名而命名为“抚水
蛮”、“安化蛮”、“茅滩蛮”、“南丹蛮”“等,泛称“峒蛮”。明、清之际,这一带少数民族有
壮、瑶、苗、水、俍、伶、僚等很多名称,有思恩县12其相邻的天河建县境内,就有伶、僚、仫佬、
水、佯、俍、侗等。而外来的汉人还极少,说明了这些少数民族应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骆越
人”,及其后来的“抚水蛮“,“安化蛮”“茅滩蛮”,“南丹蛮”等“蛮僚”的后裔。今毛南族和
壮、侗、仫佬、水等族可属壮侗语族,有语言和生活习俗上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证明他们有同源的
关系。如毛南族居住的“干拦”与古代“蛮僚”楼居的形成相同。在清代《庆运府志》中列举的僚语
的12个词汇中,竟有6个词汇与毛南族的音、义完全相同。这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毛南族源
了”蛮僚“的有力证明。
满族姓氏
满族人的姓名,很是复杂。若说索尼只是名字,而人们为何称他为索大人?好像索尼姓索似的。
其实,索尼是名字,因为满族人照例是称名而不举姓的。
满族人都有姓氏。汉族人多以单音字称姓氏,满族人姓氏有很多是多音的。据《清朝通志·氏族
略》称,满族共有姓氏647个,其中3/10是见于《金史》的女真姓氏,还有一部分是以地名命之
的,另有一部分满族姓氏则是汉姓。蒙古族降后金之后,一些蒙族姓氏也成为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
满族的八大姓是佟隹氏、瓜尔隹氏、马隹氏、索绰络氏、祁隹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
到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人都冠以汉字姓了。有的取其原来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字为姓,或取数音节相
切,取一近音的汉字为姓。如瓜尔隹氏改姓关,索绰络氏改姓索,舒穆禄氏改姓舒或徐,那拉氏改姓
那等。也有将原来姓氏译意为汉字取姓的,如巴颜氏改姓富,因巴颜在满族语中有富有之意。皇族爱
新觉罗氏改姓金,因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之意。
至于皇族爱新觉罗氏,其来源至今仍众说不一。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有一次天女佛库
伦在长白山附近湖里洗澡,吞食神鸦所衔的果子后,觉得身重不能升天。不久生下一男孩,长得相貌
奇伟,落地会说话,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孩子就是清王朝奠
基人努尔哈赤的始祖。这一说法充满了神话色彩,是说其受姓于天。可是努尔哈赤的上几代,并非姓
爱新觉罗,姓什么至今是不解之谜。
客家姓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
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
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
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
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
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
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
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
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
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
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
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
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
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
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中国姓氏的来历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
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一、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
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
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的庶子,字林开,其子
孙以林为姓。
六、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
季。 七、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八、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
姓。
九、以谥号为姓。
十、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十一、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十二、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来历,也在上述这十几种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