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朱元璋的故事十分精彩且具有传奇色彩:
一、出身贫苦:
1. 朱元璋出生于 1328 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贫农家庭,原名朱重八。在那个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他的出生没有给家庭带来喜悦,反而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小时候,朱元璋靠给大户人家放牛勉强活了下来。
2. 17 岁时,安徽北部发生严重的灾荒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继染疫死去。他孤苦无依,连埋葬亲人的地方、棺材和寿衣都没有,只能用草席裹着父母的尸体,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才让家人入土为安。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和尚,但寺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不久寺庙住持因荒年没吃的把徒弟们都遣散了。朱元璋只好去做游方僧,以化缘(讨饭)为生,这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白眼和疾苦,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他游历淮西地区,开阔了视野,广交豪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投身起义:
全国反元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朱元璋在生活逼迫、处境危险和儿时伙伴汤和的劝说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1352 年,他投奔到 “红巾军” 领袖郭子兴部下,当了一名亲兵。朱元璋作战勇敢,吃苦耐劳,且善于团结部众,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信任,同伴们也对他钦佩和爱戴。郭子兴还将自己的义女马姑娘嫁给了朱元璋,从此,朱元璋在起义军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三、崛起之路:
1. 广纳人才:朱元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采纳了儒生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在江南有计划地网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用礼聘、威逼、软硬兼施的手段,罗致了宋濂、刘基(刘伯温)和叶琛等人。这些人引经据典,用孔孟儒家学说帮助朱元璋策划建立政权。
2. 逐个击破劲敌:
朱元璋占领应天(今南京)后,他的左右两边站着两大劲敌,分别是陈友谅和张士诚。陈友谅不讲道义、不讲规则,恃才志骄、鼠目寸光且不得人心。朱元璋利用陈友谅的性格特点,在军事刘伯温的辅佐下,用诱敌深入、伏兵攻击等办法,在龙湾之战后将其一路追打砍杀,并在鄱阳湖战役中彻底打败了陈友谅,陈友谅被射杀。
张士诚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割据势力。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后,集中兵力攻打张士诚,最终也取得了胜利。
四、建立明朝:
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开始着力推翻元朝的统治。他利用大将徐达、常遇春的骁勇善战,进行北伐战争。历经四年时间,大破元军,将元顺帝赶回了老家。1368 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这一年朱元璋 40 岁。
五、治国理政:
1. 改革制度:朱元璋创立了 “户籍制”,对全国各地人民逐一造册登记;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给予免税政策,但对江浙地区的赋税除外,因为该地曾是他的劲敌张士诚的管辖地,朱元璋以此来惩罚当地农民。他还发扬光大了 “三元会考” 制度,发明创造了 “八股” 文。
2. 反腐倡廉: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肃贪法令:“凡贪银六十两以上者,立杀!” 同时,还颁布了很多残酷的惩处办法。但由于他给予官员的薪资报酬太低,很多官员养活不了家人和手下人,过得很清贫,以至于出现了有人为了逃避做官而装疯卖傻的现象。
3. 排除异己:朱元璋对人极度不信任,总怕别人将他的江山抢了去。他创建了由他直接管理的 “锦衣卫” 特务组织,打听官员们的不良言行,有些官员常常莫名其妙就被严抄法办,甚至出现了官员们带着刑具办公的滑稽场面。
六、晚年多疑嗜杀:
1. 朱元璋晚年变得多疑嗜杀,为了巩固朱家的统治,他大肆屠杀开国功臣。胡惟庸案中,朱元璋以 “擅权植党” 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此案延续了 10 年之久,前后被杀的王公贵族达几十家,共 30000 多人。
2. 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就连自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徐达,也被朱元璋所猜忌,最终徐达只能自走绝路。
总的来说,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乞丐和尚,一步步逆袭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当年明月以生动的笔触、幽默的语言,展现了朱元璋的智慧、勇气、果敢以及他的多疑、嗜杀等复杂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