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
这首词上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描绘了岳飞愤怒至极的形象,头发竖起顶飞帽子。他倚栏远眺,一场急雨刚停,仰天长啸抒发报国壮志。三十多年建立的功名如尘土般微不足道,南征北战历经无数风云。提醒好男儿不要虚度年华,否则徒留悲切。
下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表达了对靖康之耻未雪的愤恨,渴望驾战车踏破贺兰山,饿了吃敌人肉,渴了喝敌人血,待收复旧山河再回京向皇帝报捷。
关于《满江红》的创作时间有多种说法。有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 30 岁出头时所作;也有说是公元 1136 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失利,攻占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后又因孤军深入不得不撤回鄂州时所写;还有说法是岳飞入狱前不久创作。
《满江红》被誉为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激奋人心的力量。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它激励着无数后人的爱国之心,展现了岳飞的高尚人生观和英雄气概。
岳飞《满江红》创作时间有哪些说法
岳飞的《满江红》创作时间有三种主要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 30 岁出头时所作。此时的岳飞正值青年,满怀报国之志,在战场上初露锋芒,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作。第二种说法是公元 1136 年(绍兴六年)。这一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在这个阶段,岳飞经历了战争的起伏,对国家命运和个人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种复杂的情感可能促使他创作了《满江红》。第三种说法是《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此时的岳飞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压力,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持却从未改变。在这样的绝境中,他可能以这首词表达自己的悲愤、无奈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满江红》表达了怎样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精神。词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生动地展现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极度关切和悲愤之情。他的愤怒如狂风暴雨,不可遏制,这种强烈的情感源于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体现了岳飞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国家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将三十多年的功名视为尘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保卫国家的征程,无论历经多少艰难险阻,都毫不退缩。“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明确表达了岳飞对靖康之变的耻辱铭记在心,对收复失地的渴望无比强烈。他把国家的耻辱视为自己的耻辱,把为国家雪耻作为自己的使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现了岳飞坚定的战斗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渴望率领军队,彻底击败敌人,为国家报仇雪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和对君主的忠诚。他坚信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能重新收复失地,让国家恢复往日的辉煌。
《满江红》在古代诗歌中有何影响
《满江红》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以其激昂慷慨的风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很少有作品能像《满江红》那样具有如此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它激励着无数后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而奋斗。其次,《满江红》的影响还体现在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发上。其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许多诗人在创作中受到《满江红》的影响,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壮志豪情。再者,《满江红》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刻,《满江红》更是被广泛传颂,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背景是什么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背景是复杂而深刻的。当时,北宋灭亡,南宋成立,金朝发动 “靖康之变” 虏走宋徽宗与宋钦宗。南宋成立后,岳飞积极投身抗金战争。在公元 1136 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然而,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镇守鄂州时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词不仅是对这次北伐失败的感慨,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岳飞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以国事为己任,决心 “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满江红》成为了岳飞爱国精神和壮志未酬的真实写照。
《满江红》如何体现岳飞的英雄气概
《满江红》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岳飞的英雄气概。首先,词的开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通过描写岳飞愤怒至极的形象和仰天长啸的壮举,展现了他的豪迈气魄和英雄本色。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岳飞内心的激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其次,“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体现了岳飞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国家事业的执着追求。他把三十多年的功名视为尘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保卫国家的征程,这种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彰显了他的英雄气概。再者,“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现了岳飞坚定的战斗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渴望率领军队,彻底击败敌人,为国家报仇雪恨。这种豪迈的战斗宣言,让人感受到他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和对君主的忠诚。他坚信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能重新收复失地,让国家恢复往日的辉煌。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进一步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充满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千古名篇。它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人投身抗金战争,为保卫国家而奋斗,而且在后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这首词以其激昂慷慨的风格、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