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记》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其中有多个经典故事,比如仓公淳于意曾梦到游蓬莱山,“见宫室崔嵬,金碧璀璨,光辉射目。忽一童子以杯水进”;还有关于赵明诚的故事,赵明诚年少时,其父赵挺之欲为子择妻。而赵明诚则跟父亲说,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梦到了一本书,书中有几句话是这么说的:“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言司为词,安上已脱为女,芝芙则谐音之夫,这几句话便是 “词女之夫” 的意思。父亲听后便哈哈大笑,笃定儿子是有喜欢的人了。而在当时,要说名气最大,才貌兼备又待字闺中的词女,那就非李清照莫属了。另外,晋朝人张华来到一所道院,有人陪同他参观游览。后来,走到一处地方,忽然大石壁上出现一个门洞。那人带他进门,里面宫室嵯峨,幽雅整洁,既无一丝声响,更无半点尘埃,真所谓别有天地,好像远离人世,进入了仙境一般。张华细看这里每间屋子都藏满了书。他走进一室,略略翻阅,原来这些书,都是汉朝以前的古籍。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等只听说过书名,可谁也没有见过的珍贵文献,这里都有;《祷杌》《春秋》等等,这里也有。张华又惊又喜,不禁叫道:“啊呀,这么多的好书!要能读它一遍该是终生最幸福的事了!” 当即请求道,“能容许我在此借住几十天吗?” 那人笑道,“这里,普通的人进都进不来,怎能让你借住呢?” 张华问:“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那人说:“这是‘琅嬛福地’。” 此外,《琅嬛记》中还有张茂先游于洞宫,遇一人于途,两人论议超然,后共至一处,大石中忽然有门,引张茂先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嵯峨。引入一室中,陈书满架,有 “此历代史也”“万国志也” 等各室奇书,还有一室屋宇颇高,封识甚严,有二犬守之,里面是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紫字诸秘籍,这里被称为 “琅嬛福地”。华后著《博物志》多琅嬛中所得,帝使削去,可惜也。
张华游琅嬛福地得古籍
《琅嬛福地记》中记载,晋太康中,张茂先(即张华)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遇到一位老人枕书石上卧。张华与老人论说,看到老人所枕之书皆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读书几何,张华回答华之未读者为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已读尽。老人微笑,把张华带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老人告知此处所藏为世史。又至一室,藏书更加丰富,乃是万国志。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 “琅嬛福地”。这里藏着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的书籍,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等诸多张华从未听闻过的古籍。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张华停留了两晚后离去,说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但甫出,门石忽然自闭,回头只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这个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张华本以为自己读尽天下之书,却在琅嬛福地中发现了无数前所未闻的古籍,让他爽然自失。这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敬畏,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神秘之地和未知知识的向往。琅嬛福地仿佛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隐藏在深山之中,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这里的书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涵盖了广泛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让人不禁想象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究竟有着怎样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同时,故事中的老人形象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似乎是这个知识宝库的守护者,神秘而又睿智。他与张华的对话,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读书多少与知识广度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世界之大,知识之广,总有我们未曾触及的领域。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探索未知。
张茂先游洞宫入琅嬛福地
这个故事与张华游琅嬛福地得古籍基本一致。张茂先(张华)在游洞宫时,途中遇到一位老人,两人交谈甚欢。老人带着张华来到一处神秘之地,这里有各种藏书丰富的房间,最后到达了被称为 “琅嬛福地” 的密室。这里藏有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的珍贵古籍,让张华大开眼界。老人以鲜洁非人世所有的酒果款待张华,张华停留信宿后离去,出门后发现门石自闭,周围杂草藤萝绕石,苔藓闭合,仿佛一切都如梦如幻。
这个故事同样传达了古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神秘之地的向往。张茂先在洞宫的奇遇,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他们不满足于已知的世界,渴望在未知的领域中寻找更多的智慧和启示。琅嬛福地的存在,象征着知识的无尽宝藏,它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故事中的场景描写也非常生动,如石壁下的门、宽敞的途径、精美的藏书室、神秘的密室以及守护的黑犬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着张茂先的奇妙之旅。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有了更加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我们也应该像古人一样,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渴望,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
《琅嬛记》中的这两个故事充满了奇幻与神秘,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