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全称 “Pick Up Artist”,原意是 “搭讪艺术家”,原本旨在帮助那些在社交场合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方面缺乏自信和技巧的人,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社交魅力以及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然而,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它却滋生出了诸多负面的、甚至有害的现象。
发展历程
• 起源:PUA 文化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男性群体为了克服在与女性交往中的紧张、羞涩等问题,开始探索并总结一些社交技巧、沟通话术以及外在形象塑造的方法,逐渐形成了早期的 PUA 理念与雏形。
• 发展:到了 90 年代,相关的书籍、培训课程开始大量涌现,一些 PUA 大师声称能传授各种独特的 “把妹秘籍”,比如通过特定的开场白、身体语言技巧以及话术模板,来吸引异性的注意并建立联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PUA 相关的论坛、社区等线上平台也相继出现,爱好者们在这里分享经验、交流心得,PUA 文化得以迅速传播。
• 传入中国:大约在 21 世纪初,PUA 相关概念传入中国,先是在一些大城市的社交圈子中流行起来,之后借助网络课程、线下培训等方式不断拓展受众群体,逐渐变得广为人知。
传统 PUA 技巧分类(良性部分)
• 形象塑造:强调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打理,比如选择适合自己身材、风格的服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造一个整洁、得体且有吸引力的形象,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社交技巧提升:包含学习如何开启话题、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等。例如掌握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能够让交流自然流畅地进行下去,避免冷场和尴尬,同时通过真诚的眼神接触展现出自己的专注与自信。
• 情绪价值提供:注重在交往中为对方创造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像是适时地幽默风趣,用恰当的笑话或者诙谐的语言调节气氛,或者给予对方真诚的赞美,关注对方的兴趣爱好并能深入交流,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被欣赏。
不良 PUA 现象及危害
• 套路化操控:如今的不良 PUA 发展出了一套高度套路化的流程,通常会将与异性交往分为多个阶段,比如 “认识”“建立联系”“升高关系”“确立关系” 等,每个阶段都有固定的话术和手段去操控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的行为,完全把交往对象当成可以随意操控的 “猎物”,而不是平等的个体。
• 精神控制与伤害:不良 PUA 使用者会通过打压、贬低对方,制造对方的自我怀疑,然后再适时地给予 “安慰” 和 “认可”,反复如此,让对方的情绪和心理依赖于自己,严重破坏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可能导致对方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受害者还可能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
• 侵犯隐私与诈骗:有些极端的不良 PUA 从业者,会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对方的隐私信息,比如家庭住址、银行卡密码等,进而实施诈骗、威胁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应对措施
• 提高自我认知与防范意识:每个人都需要了解 PUA 的常见套路和手段,特别是女性群体以及在社交中相对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的人群,要认识到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真诚的基础上的,一旦感觉对方的言行存在刻意操控、打压等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警醒。
• 加强情感教育与社交引导:在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层面,应该加强对正确的情感观、社交观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明白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应该遵循的原则,帮助人们提升社交能力的同时,避免陷入不良 PUA 的陷阱。
• 法律监管与打击: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不良 PUA 相关的培训课程、线上线下活动等的监管,对于涉及侵犯人身权利、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据法律严厉打击,从根源上遏制不良 PUA 的滋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