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 年 5 月 24 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的一个犹太家庭,是美国著名的创作歌手兼词曲作家、艺术家、作家、演员、画家,也是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被誉为 “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领军词曲创作家之一”. 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 其祖父母是东欧犹太移民,1905 年为躲避俄罗斯帝国对犹太人的屠杀搬迁至美国的德卢斯城。1946 年,因父亲亚伯・齐默曼染上脊髓灰质炎丢掉工作,家庭经济压力增大,全家搬往德卢斯城西北处的希宾城.
• 少年时期的他就对音乐兴趣浓厚,从收音机上收听不同频段的音乐节目,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并尝试创作歌曲。高中时期,他组建了正式的乐队 “金色和弦”,开始参加演出与比赛.
• 1959 年 9 月,鲍勃・迪伦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此期间他改名为鲍勃・迪伦进行演出,并开始创立自己的风格,从模仿流行民歌组合金斯顿三重唱、民谣歌手伍迪・格斯里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演艺生涯
• 初露锋芒:1961 年,鲍勃・迪伦辍学来到纽约,拜访了偶像伍迪・格斯里后,创作了歌曲《写给伍迪的歌》。随后经乐评人罗伯特・谢尔顿推荐,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订合约。1962 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鲍勃・迪伦》,主要翻唱黑人老布鲁斯,少数为自己创作,虽反响不佳,但被第 5 届格莱美奖提名为最佳民谣唱片。1963 年 5 月底,第二张专辑《随心所欲的鲍勃・迪伦》发行,受到年轻人喜爱,其中的《随风而逝》《暴雨将至》《战争主宰》《来自北国的女孩》等经典歌曲,传递了反战和民权精神,在校园中广泛传唱,使他声名鹊起,并成为民权运动的代言人.
• 风格转变与发展:随着名声渐起,鲍勃・迪伦开始转变风格,从抗议歌曲转变成揭示自我的歌曲。1964 年至 1966 年间,先后发行了专辑《时代正在改变》《鲍勃・迪伦的另一面》《席卷而归》《重访 61 号公路》《像一颗滚石》等,将诗化的歌词与布鲁斯音乐紧密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谣摇滚风格,其中《像一颗滚石》名列排行榜第二,为他赢得了更多歌迷。1966 年 7 月,鲍勃・迪伦因摩托车事故中断了音乐事业 ,病中休养期间他开始绘画.
• 多面发展:1967 年,发布新专辑《约翰・维斯立・哈丁》,带有《圣经》韵味。20 世纪 70 年代,他探索了乡村音乐和乡村主题,发行了《纳什维尔地平线》《新的早晨》等专辑。1973 年,决定参演电影《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并为电影提供歌曲和背景音乐,其中《敲响天堂之门》成为他翻唱次数最多的歌曲之一。1975 年,发行专辑《血迹斑斑的轨道》,被认为是他的回归之作。1979 年,宣布自己是 “再生基督徒”,作品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如《慢车开来》《得救》《爱的爆发》等。20 世纪 80 年代,回归摇滚风格。1997 年的专辑《被遗忘的时光》标志着他事业的复兴,此后又陆续发行了多张备受赞誉的专辑,如 2020 年的《狂放不羁》等.
艺术成就
• 音乐奖项:鲍勃・迪伦曾获诸多重要奖项,包括 12 尊格莱美奖、1 尊奥斯卡金像奖、1 尊金球奖,并被引入摇滚名人堂等。2000 年赢得极地音乐奖,2001 年歌曲《事情已经改变》赢得 “奥斯卡最佳歌曲奖”,201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自 1901 年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得该殊荣的音乐人.
• 作品影响:其作品涵盖了基督教圣歌、犹太民谣、喧闹的摇滚乐以及深情感人的情歌等各种风格,歌词充满反战情绪,善用隐喻、丰富的意象和各类典故来表达想法,传递感情,使歌词具有诗性美,如《答案在风中飘扬》《像一块滚石》等经典歌曲,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的 “圣歌”,还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持续激发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思考与追求,激励着人们为了理想和正义而不懈奋斗.
个人作品
• 音乐作品: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众多,比较著名的有《Bob Dylan》《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Highway 61 Revisited》《Blonde on Blonde》《John Wesley Harding》《Blood on the Tracks》《Time Out of Mind》《Rough and Rowdy Ways》等专辑1.
• 文学作品:1971 年,他出版了超现实主义小说《Tarantul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