窫窳,拼音为 “yà y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祇名,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形象
• 《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形象在《山海经》中有多种描述,《北山经》称其 “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海内南经》称其 “龙首”;《海内西经》称其 “蛇身人面”.
• 其他古籍记载:《淮南子》中的描述与《山海经》相似,提到窫窳为蛇身、龙首、人面及外形如貔,栖息在弱水之中.
身世与经历
• 原本善良:窫窳原为人首蛇身,性情老实善良,是烛龙的儿子.
• 被谋杀:后来被天神贰负及其臣危谋杀.
• 复活变异:黄帝命手下天神把窫窳抬到昆仑山,让几位巫师用不死药救活了它,谁知窫窳活了之后,竟神智迷乱,掉进了昆仑山下的弱水里,变成了形状像牛,红身,人脸,马足,叫声如同婴儿啼哭的猛兽,且性格凶残,喜食人类.
• 被后羿射死:在尧时代十日并出时期,窫窳跳上岸危害百姓,最后被后羿用神箭射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秩序与混乱:窫窳的故事体现了古代神话中秩序与混乱的对立。它原本善良,却因被谋杀和复活后的变异,打破了原本的平静与秩序,给人间带来了灾难,而后羿射杀窫窳则象征着对混乱的纠正和秩序的重建。
• 命运的无常:窫窳从善良的神祇变为凶残的食人兽,其命运的巨大转变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不可掌控的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 善恶的转化:窫窳的形象变化还体现了善恶的相对性和转化。它原本的善良与后来的凶残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善与恶之间可能发生的转变,从而引发人们对人性、道德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