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是一项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活动,在中国历史悠久。
一、历史渊源
先秦起源
赏菊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菊花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具有高洁品质的花卉,《诗经》《离骚》等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不过在当时,菊花主要是用于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质,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观赏活动。
魏晋时期的发展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菊花开始进入他们的审美视野。菊花凌霜不屈的特性与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陶渊明是这一时期赏菊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不仅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表明赏菊已经成为文人寄托情感、追求闲适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使得赏菊活动逐渐在文人阶层中流行开来。
唐宋时期的繁荣
1.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赏菊活动达到了鼎盛。唐朝时,宫廷和贵族府邸盛行菊花观赏,菊花的品种也不断增多。据记载,当时有黄菊、白菊等多种花色。而且,菊花还被用于装饰宫廷宴会等场合。
2. 宋代,菊花的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品种和花色。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今开封)重阳赏菊的盛况:“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当时还出现了菊花会,人们在菊花会上展示和评比菊花,文人墨客则吟诗作画,赞美菊花的美丽和品质。
二、赏菊方式和场合
园林赏菊
在古代,园林是赏菊的重要场所。许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会在自家园林中种植各种菊花,等到菊花盛开之时,邀请亲朋好友入园观赏。园林中的菊花布置独具匠心,有的会按照花色排列,形成五彩斑斓的花带;有的会将菊花与假山、溪流等景观相结合,营造出自然而优美的观赏环境。例如,在苏州的一些古典园林中,在秋季会举办小型的赏菊活动,游客可以漫步在园林的小径上,欣赏菊花与亭台楼阁相互映衬的美景。
重阳赏菊
重阳节是赏菊的主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赏菊,许多地方会在山上或高地设置菊花观赏点。重阳赏菊的习俗还与饮菊花酒、插茱萸等活动相结合。在重阳节的菊花展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菊花造型,如菊花塔、菊花瀑布等,吸引众多民众观赏。同时,在一些寺庙道观周围,也会种植大量菊花,供香客和游客在重阳时节观赏。
菊花展会
现代社会,菊花展会成为赏菊的重要形式。这些展会规模宏大,集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展会中会有专业的花艺师精心设计菊花造型,如用菊花制作成大型的动物形象、古代建筑模型等。还有菊花的盆栽展示,不同的盆栽菊花有着不同的造型风格,有的是悬崖式,有的是直干式等。此外,菊花展会还会设置科普区域,向观众介绍菊花的种植、养护知识以及菊花的文化内涵。
三、文化意义
象征高洁品质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隐逸、不屈的品质。赏菊活动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菊花的这些品质,从而激励自己在生活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也是文人墨客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的一种方式。例如,古代许多文人在仕途不顺时,会以赏菊、咏菊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传承文化传统
赏菊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代代相传,人们延续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赏菊过程中,长辈向晚辈讲述菊花的故事、诗歌等,使菊花文化得以传承。同时,菊花文化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紧密相连,通过赏菊活动,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丰富精神生活
赏菊能够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菊花盛开时的绚丽多彩、千姿百态能够让观赏者心情愉悦。无论是在古代的园林赏菊,还是现代的菊花展会,人们都能在欣赏菊花的过程中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而且,赏菊活动往往伴随着社交,人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观赏的乐趣,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