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产生了我国思想史上两位最著名的思想
家——老子和孔子,他们分别开创了道家和儒家两大流
派。战国时期,造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墨、道、法、阴阳、名、农、纵横、杂、兵等“九
流十家”便是当时思想战线上的代表性学派。与此同
时,天文、算学、冶金、纺织、制陶、水利工程、建
筑、机构等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春秋战国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
科学技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
极为重要的时期。
一、职业医生和医学专著的出现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专职的医生队伍。医
缓、医和、扁鹊及其弟子子阳、子豹等都是当时著名的
职业医生,公元前6~5世纪的秦国还有了专门的宫廷
医疗机构,并设有“太医令”这一官职。同时,专门医学
著作也陆续问世,如长桑君授与扁鹊的《禁方书》,马
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和
《阴阳十一脉灸经》也多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
医书的数量已十分可观,传世的《黄帝内经》,所引用
的《上经》、《下经》、《金匮》、《揆度》等十多种
古医书无疑都要早于《内经》。
二、哲学向医学的渗透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医巫的
分化,而且在渗透到医学之中,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形
成。所有名家的哲学思想几乎无不涉及生理、病理、养
生、治疗等,形成各自的哲理性医学理论观点;医学著
作也吸收和应用哲学概念和思想从而逐步建立医学理论
基础,如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论
等思想,因而使中医理论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
气息。
三、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奠定
随着巫、医的分流和医学研究的开展,春秋战国时
期医学理论逐渐形成。如春秋时医和的阴、阳、风、
雨、晦、明“六气”致病说,扁鹊言论涉及的“五
脏”、“肠胃”、“血脉”、“血气”、阴阳等生理概念,《内
经》确立了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为
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分科趋势
经验疗法可以上溯到巫医混杂的时代乃至人类形成
之初。到春秋战国时期,医疗经验已积累到相当程度,
从《五十二病方》所载药物疗法可以看出当时已普遍使
用复方,其医疗技术与方法已有药敷、药浴、烟熏、蒸
气熏、熨法、砭法、灸法、按摩、角法、外科手术等;
书中所载用狗膀胱套竹管插入肛门吹胀以引出痔核加以
割除的内痔割除法十分巧妙。《汉书·艺文志》方技类
所载“经方”,属内科的著作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
三十卷,等共七种207卷;外伤科有《金疮瘛疭方》3
0 卷;妇儿科有《妇人婴儿方》19卷。这些专著文献的
出现表明临证医学内科、外科和妇(产)儿科之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