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音,也称五声,指的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古中乐的 “五音” 相当于 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 “fa” 和 “ti”。
唐代时用 “合、四、乙、尺、工” 来表示五音;更早一点则用 “宫、商、角(读 jué 音)、徵(读 zhǐ 音)、羽”。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 “发(fa)” 和 “稀(ti)” 两个音阶的。比如江南小调《茉莉花》和岳飞词的《满江红》,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 “哆、来、咪、索、拉”,全无 “发、稀” 两音。
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 “主”、之 “君”。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以此类推,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
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五音最早的名称见于距今 2600 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 “宫、商、角、徵、羽” 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 “三分损益法”。
五音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古代音乐理论和宇宙观念中,五音被看作是宇宙运行的象征,每一个音都与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或节令相关联。羽音代表冬天,商音代表秋天,角音代表春天,徵音代表夏天。
古代五音与西方音阶对照
古代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对照西方的七音音阶,古中乐的 “五音” 相当于 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 “fa” 和 “ti”。中国古代五音构成的音乐较为缓和、均匀,即使有偏音也只是作为导音,引导性质较强,给人含蓄之感。而西方七声音阶由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组成,半音音阶给人紧张、刺激、尖锐的感觉,音乐行进起来有一种奋进之感。例如,正宗中国古乐曲《茉莉花》《满江红》等,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 “哆、来、咪、索、拉”,全无 “发、稀” 两音。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中国文化含蓄内敛,西方文化则较为外向夸张。
唐代五音表示方法
唐代时五音用 “合、四、乙、尺、工” 来表示。在古代音乐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五音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这种表示方法体现了当时的音乐特色和文化氛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合、四、乙、尺、工” 的表示方法为后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方式。
五音与五脏相配情况
暂未找到关于五音与五脏相配情况的内容,因此该部分略过。
五音的产生方法三分损益法
在《管子・地员篇》中,记载了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 “宫、商、角、徵、羽” 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 “三分损益法”。它的方法是,先以一条空弦为基础,将其长度三等分,“三分益一”,即增加其三分之一长度,可得出下一个音;“三分损一”,即减少其三分之一长度,可得出再下一个音。通过连续进行损益操作,产生基音之外的四个音。因为这两个操作都要将管长先分成 3 等分,故这个五音产生的操作叫 “三分损益法”。例如,2024 考研艺术类音乐学要点中提到,“三分损益法” 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最初见于距今两千六百余年的春秋时期。
五音的文化内涵
五音的文化内涵特别丰富,涵盖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祭祀、音乐、文学、舞蹈等。在古代音乐中,五音是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也是最能影响人们情感的声音。五音的组合和变化构成了古代音乐的曲调,不同的曲调往往有不同的情感表达。五音还被认为与五行相互配合,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五音在古代文学和舞蹈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诗歌是以五音作为基础,如《诗经》和《楚辞》等。古代舞蹈也以五音作为伴奏,可见五音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五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音乐的特色和发展历程,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观念。通过对古代五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