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博不断创新求发展
秦腔是一门高度综合艺术,要想发展下
去就必须创新,有了创新才能求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要
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更应该在改革和创新上大做文
章,内容要改。唱腔要改,音乐要改,表演要改,舞台
设计要改,不创新就不能前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
即要保留秦腔的优点和特色又要使它符合我们这个时代
的要求,要为西北乃至全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我相信
有党的正确领导关怀和重视,有千百万观众的激励和鞭
策,有广大秦腔艺术工作者和文艺界的同行的奋发努力
和协同作战,秦腔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一定会在不久的将
来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群策群力努力工作以创新和
发展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增添新光彩,为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贡献。
音乐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与诗歌,舞蹈
原为一体,以后逐渐分离出来,并分为了声乐和器乐两
大类.音乐的灵魂是旋律,秦腔也不例外,主要表现手
段有节奏,以及配器,和声等.由于音乐的形态特征不
如其他艺术具象,需要对其意象特征作更进一步的说
明:
一.音乐的意象是产生于生活中某些因素所激发出
的联想,不是图画式的具象。
二.适当的音响摹拟不是音乐的本质特征和主流,
不能以这种摹拟来衡量音乐,肤浅地理解音乐艺术.
三.音乐的意象作为情感表达方式亦是十分丰富
的,会感受这些意象语言,将能大大提高对音乐的艺术
欣赏力.
由于社会性因素差异(阶级意识,经济地位,生活
环境,文化修养等条件不同),在音乐上反映出两个不
同的审美情趣层次,中国古代称为”雅”,“俗”,西方谓
之”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我们熟知的”阳春白雪”,
和”下厘巴人”其实指的也是这二者。
秦腔这个剧种在我国起源发展的比较早,据文献记
载秦腔起源于唐代在明来清初已经形成,到清朝中叶已
盛行于长江南北大河上下了,堪称为我国戏曲的鼻祖,
至今也有四百多年了,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这漫长
的岁月里,秦腔在成熟,发展,繁衍,流传。特别是在
音乐及唱腔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艺术遗产,在我国戏
剧行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家底深厚,个性鲜明,
影响深远,而且是我国梆子戏的主要成员,对我国戏曲
发展及演变起到了重要影响,对全国各地花部及其它六
胜刚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秦腔
音乐及唱腔仍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
之中。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秦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
神生活联系密切,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西
北人民群众把唱秦腔,看秦腔和国家大事,民族存亡同
等起来,可见秦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
要。在明末清初秦腔这个梆子戏就在音乐及声腔上直接
影响到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西中路梆子等。连许多
南方戏的”乱弹”,“北路”声腔都可以找到秦腔音乐的影
子。在清乾隆年间,秦腔名艺人魏长生等赴京演出秦
腔,誉满京华,盛况空间,当时北京的昆曲,高腔班社
都难以与秦腔抗争。京剧这个皮费胜发展完整的剧种也
是从秦腔以及昆曲,和后来进京的徽调,汉调这些剧种
中吸取营养,博采众长才产生起来,慢慢发展兴盛起来
的,可见秦腔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秦腔因为起步早,剧目很丰富设及的题材也很广
泛。据专家初步统计有二千多出戏,有表现历代战争,
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也有职材于人民大众和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的,还有反映历史生活的故事的等等。秦腔的
唱腔朴实粗扩,激越豪放,潇洒悲壮,富有浓郁的生活
气息,又兼有细腻柔美等长处。这也是秦腔长期以来所
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秦腔有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有艺术个性,也就
是说人们常说的慷慨激昂,苍凉豪放,它的美学价值与
艺术魅力也蕴含于此。这种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
几百年来在西北这块地城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
而也是秦腔艺术的传统风格,它的特殊艺术内涵和独立
的美学体系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尤其是它那高
昂激越的唱腔,质朴严谨的板眼,强烈的节奏,鲜明的
个性,丰富的调式,易变的调性,以及塑造各类角色不
同情绪的欢音,苦音旋律等等。无不显示出它的艺术魅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