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东北部的燕山腹地,有一座遐迩闻名、誉
满中外的旅游城市,它的市区面积十七点四平方公里,
人口十三万四千。这就是承德。它西南距北京二百五十
公里,有铁路和公路相通。1956年以前曾为热河省省
会。
承德是一座山城,附近重峦迭冈,海拔多为三百余
米,有的山峰在五百米以上。侏罗纪红色钙质砂砾岩、
砂岩广布,多奇峰异石。七月平均气温二十四点四摄氏
度,暑期凉爽宜人。武烈河在群山之间蜿蜒南流,下注
滦河。承德市区大部座落在武烈河西侧。西有佟山倔
起,东有罗汉山耸立,两山咫尺对峙,有力地渲染了这
座山城的景色。
在市区中心部分以北,就是著名的避暑山庄,也
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散列
着雄伟壮丽的“外八庙”。二者紧密结合,相互辉映,是
我国塞外一区风光多姿、色彩绚丽的游览胜地,也是极
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德市之所以跻身于我国首批
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就是因为避暑山庄和外八
庙为它创造了条件,赢得了荣誉。
二百七十多年前,在今承德市这片土地上,不但没
有城市,连“承德”之名也未闻。那时候,这里只有一个
小聚落,名叫热河上营。这个热河上营的位置,大约相
当于今承德市中心龙王庙、皮袄街、二仙居和中华路西
口一带地方。这里正当旧日西沟峡谷的下游,地面较为
开阔平坦,土层深厚,又近水源,便于耕牧,较附近其
他地方,受山洪威胁也少些,正是古代人定居的理想之
所。这一带曾出土过殷商以至战国间的石器、陶器等文
物,说明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在这里活动过。但是直到
清初,当地居民还是很少的,只是蒙古牧民的一处牧场
而已。
康熙前期,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一些贫民,为逃
避沉重的田租赋税和各种灾荒,离乡背井,流徙到这里
垦荒。同时,清室也在这一带比较肥沃的土地上,相继
置立了一些皇庄官地,招诱关内流民耕种。热河上营这
个小居民点,最初或许就是在皇庄官地上劳动的农民集
中居住的一处地方。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热河上营北面动工
营建新行宫,即避暑山庄。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续有兴修。这一重大事件的出现,为热河上营带来
了勃勃生机。
避暑山庄建成后,对清帝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康
熙从四十七年(1708年)始,乾隆从十六年(1751
年)始,每年夏初,总要前来居住四五个月,多至半
年,极少例外。在避暑游乐之间,也处理大量的政务。
避暑山庄实际上成为仅次于北京的一个重要政治中心。
每年随行的除皇室宗亲外,还有大批满、汉王公大臣以
及侍从人员。有些王公大臣因屡次随行,便在山庄附近
修建起自己的府第。到乾隆年间,蒙古族王公也有入在
这里开始定居。
随着避暑山庄这个重要政治中心的形成,设置地方
行政和八旗驻防机构势在必行。属于地方行政机构的,
最初是雍正元年(1723年)创设的热河厅,到十一年
(1733年)改为承德州,“承德”一名正式出现。乾隆
五年(1740年)设热河道,驻承德州;七年复为热河
厅:四十三年(1778年)又升为承德府。至于军事驻
防机构,先是雍正二年(1724年)设置热河驻防总
管;乾隆三年(1738年)升为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
810年)升都统。此外还有隶属于直隶总督的热河捕盗
营等。由于这些文武官职的增设,就得在避暑山庄附近
修建相应的行政和驻防的各级衙署以及兵营、监狱等。
封建统冶者们在避暑山庄内外的聚居,对充分供应
各种生活消费品提出了迫切要求。于是,便有许多大商
小贩云集辐辏,将形形色色的消费品从各地特别是由北
京源源不断地运来。清政府惟独不在古北口设立税卡,
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商贩们热心经营。随着商业活动的兴
盛,在热河上营也形成了店铺林立、南北杂货应有尽有
的市肆商场。
大批的劳动群众,也在热河上营定居下来。他们当
中有亲手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工匠民夫,有各种手
工业者,有种植粮食和蔬菜的贫苦农民,还有靠出卖劳
力的长工、短工以及杂役等。因而,大片杂乱无序、简
陋低矮的民房小巷随之出现。
上述种种因素,使热河上营人口激增,房舍并起,
街巷新成,市肆繁盛,一座新的城市出现了。正如乾隆
帝所云:“热河自皇祖建立山庄以来,迄今六十余年,
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
承德兴起的原因,决定了它固有的特点。首先,它
是与避暑山庄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伴出现的。可以说,
没有避暑山庄,也就没有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第二政
治中心,承德的重要地位也就可想而知。其次,为避暑
山庄服务是它的主要职能,因此,其性质完全是一个消
费城市。此外,它的居民阶级构成复杂,上至封建皇
帝,下至贫民奴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人们所居住
的房舍宅第有天堂地狱之别,从而形成很不整齐、显现
出清晰的阶级对立烙印的市容。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
点,即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结合在一起,占据了全城过半
面积,这是承德城市地理上的极大特色,也是决定它发
展方向的主导因素。
本来在今承德市西大约十八公里的喀喇河屯,即今
河北省滦平县滦河镇,已有一处重要行宫。康熙每年出
塞避暑和秋,都驻跸于此,并且自称每驻这里“饮食倍
加,精神爽健”,“日理万机,未尝少暇,与宫中无
异。”可见康熙对这处行宫是十分满意的。既然如此,
为什么还要在相去不远的热河上营大兴土木呢?
这个问题,康熙是有所谋略的。
十六世纪以来,沙俄不断向东扩张势力,半个世纪
后,已侵入中国的东北、北部和西北边疆。虽然连连遭
到中国各族人民和军队的沉重打击,但仍不死心,又勾
结并策动准噶尔部以噶尔丹为头子的分裂势力,掀起大
规模的武装叛乱,阴谋破坏我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实
现侵夺中国领土的野心。康熙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
乱之后,对沙俄侵略者倍加警惕,加强戒备。每年夏
秋,他往往亲率军队到木兰围场(今河北省围场县)打
猎,目的之一就是练兵习武,加强防卫力量。而热河上
营南近京师,北控大漠,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建立更
大规模的行宫,对于团结蒙古部族,抵御沙俄侵略是极
为必要的。况且热河上营附近“金山发脉,暖溜分泉;
云壑深泓,石潭青霭。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情
夏爽,宜人碉养之功。”附近奇峰怪石,远近罗列,如
棒槌,如罗汉,如官帽,如蛤蟆,如鸡冠,如骆驼……
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美不胜览。这里确是天成地就的
胜地佳境。所以康熙于四十一年(1702年)夏天,经
过一番实地勘测后,下令原有的庄田不要破坏,树木也
不能砍伐,一切依照自然的峰岚之势,稍加修建点缀,
在热河上营新建行宫。
修建工程是在康熙后期和乾隆年间陆续完成的。其
中主要工程是开拓湖区,疏浚泉流,建造宫殿,营筑亭
阁,架设桥涵,垒砌围垣等。虽说是“自然天成地就
势,不待人工假虚设”,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这处新行宫基本
建成后,热河上营的名字便消声匿迹。又三年,康熙亲
笔题额“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的面积共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约合八千
四百市亩。其中山区面积约占百分之八十,平原区占百
分之十二,湖区占百分之八。因山区面积广大,饶有山
林野趣,谓之山庄,恰如其分。山庄内部分为宫殿区和
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区又由湖区、平原区和山区组成。
由康熙和乾隆亲自选定并一一题名赋诗的“七十二景”,
散布在山庄内各处。
宫殿区位于山庄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
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是清朝帝王的“京外之家”。但在
这些依然是封闭的、对称严整的宫廷式建筑中,不见富
丽豪华的飞檐斗拱和雕梁画栋,只见古朴淡雅的青砖灰
瓦、松轩茅屋,与山庄的无穷野趣正相谐调。正宫的正
殿额题“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所用木料全是芳香浓
郁的珍贵楠木,不饰彩绘,木见本色,朴素简洁,肃穆
典雅。清帝的寝宫“烟波致爽”殿,虽貌不惊人,却在这
里发生过一系列重大事件。例如中国近代史上著名
的“辛酉政变”就是在此殿里策划的。原东宫的“清音
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可惜于1945年焚于大火。如
今矗立在东宫基址上的“卷阿胜境”殿是1979年重建
的。
湖区位于山庄的东南部,是人工开挖的。广阔的湖
面为洲、岛、桥、堤分割为澄湖、如意湖、上湖、下
湖、镜湖、银湖等几部分。湖中碧波荡漾,湖岸高柳垂
丝,洲岛堤畔上的楼阁亭榭倒映在水中,风光十分优
美,有“塞外江南”之誉,是山庄内风景名胜荟萃的地
方。
湖区北部是一片面积千余亩的平原,坦荡平阔,绿
草如茵,一派草原风光。这里有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
楼而建的文津阁,是园中之园,曾珍藏过《古今图书集
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
山区占据着山庄的西部和北部,层峦迭冈,峡谷深
幽,林木繁茂,遮天蔽日,鸟栖兽走,保持了大自然的
美。盛夏时节,林内山风阵阵,气温比市区低四五度,
置身其中,无暑清凉。广大的山区,尤以松云峡为著
名。若登上“锤峰落照”、“四面云山”等风景点,环顾四
周,山庄内外胜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这时鸟瞰
山庄全貌,但见东南似水乡泽国,中间为坦荡旷野,西
北则崇山峻岭。这种格局恰与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势特征
相仿佛,真是“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同时,又见
山庄四周围以蜿蜒起伏长达十公里的“虎皮墙”,将整个
山庄的平面轮廓勾绘成一把巨大的“羽毛扇”,尤令人产
生置身山庄,无风自凉的情趣。这是当年设计规划者的
有心所为,还是无意巧合,岂不耐人寻味吗?
总之,避暑山庄山水相依,野趣横生,园中有园,
胜景荟萃,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糅合自然造化和人为装
点之工,这就是它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再加外八庙的
辉映,益加美不胜言。
有名的承德外八庙,是座落在避暑山庄之外,即武
烈河东和狮子沟北山麓冈坡上的溥仁寺、溥善寺、音乐
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和殊像
寺等寺庙的总称。这些寺庙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七十年间陆续修建
的。虽然其建置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是康、乾两朝利用
避暑山庄进行政治活动的产物,是清王朝以宗教手段安
抚结好边疆少数民族,加强中央政府对边远地区统治的
结果,也是清代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
发展的历史见证。因此,这些庙宇都修得规模宏伟,辉
煌富丽,兼有汉族和蒙、藏等民族建筑风格,而且在布
局上以避暑山庄为中心,形成百川归海,众星捧月的态
势。
外八庙这些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普
乐寺的“旭光阁”,系一重檐圆殿,造型优美,酷似北京
的天坛祈年殿。这座寺的中轴线直指山庄中心,又和正
东危崖耸立的棒槌山完全取直,巧妙地把天然景物和人
工创造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又例如
普陀宗乘庙和须弥福寿庙,是分别仿照西藏的布达拉宫
和扎什伦布寺修建的,是藏式庙宇和汉族建筑相结合的
典范。“万法归一”殿和“妙高庄严”殿是这两座寺庙的主
殿,殿顶皆覆以镏金铜瓦。后者的四条殿脊上还有做工
精巧、栩栩如生的八条金龙,每条重约一吨。因为大殿
隐藏在高高壁立的红台之中,身在庙内,无从观赏。如
果登上避暑山庄北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时,但见大
殿的镏金铜瓦顶喷射出夺目的光彩,令人拍手叫绝。再
例如普宁寺内的“大乘之阁、五重飞檐,五个宝顶分层
涌起,高达三十六米,极为壮丽。阁内矗立着一尊高二
十二十余、腰围十五米,重约一百一十吨的木雕千手千
眼观世音菩萨像。此像造型复杂,体态匀称,纹饰细
腻,雕工高超,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据说这是目前世
界上最高最大的木雕佛像。
外八庙和避暑山庄一样,是历史上我国各族劳动人
民的其同创造,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特别
珍惜。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庙、须弥福寿庙,连
同整个避暑山庄,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百多年前,承德随着避署山庄的修建而兴起。新
中国成立后,承德市又因为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更受到
国家的重视,并逐步被改造成为一座崭新的社会主义旅
游城市。今天的承德市已是旧貌换新颜。布内主要交通
道系统已经形成,许多现代化的公用建筑,包括市政机
关、商店、旅馆、饭店、车站、学校、医院、影剧院
等,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四化建
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承德市必将和避暑山
庄、外八庙一起,放射出我国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的双
重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