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又称荆州,位于今湖北省江汉平原西部,素
称“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沮漳水由此入江。这里土地
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文化发达。早在三国时期
诸葛亮就说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
家顾祖禹也说:“夫荆州者,全楚之中也。北有襄阳之
蔽,西有夷陵之防,东有武昌之援,楚人都郢而
强。”正因为江陵是处于这样一个水陆交通要冲的地理
位置上,所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了楚国的国都,而
后又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即使在和平统一的时期
内,它也往往是封王置府的重镇,不失为一方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江陵是《禹贡》九州中的荆州之地,春秋战国时为
楚所有。至楚文王时,楚国的国都由丹阳(今湖北枝
江,一说秭归)迁至江陵,当时称为郢都。公元前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于此设郢县,又分置江陵县,并隶
南郡,而江陵为郡治。项羽改南郡为临江国,汉初复为
南郡。至东汉,郢县省入江陵。三国时,江陵先属蜀,
后属吴,吴荆州治江陵。晋代州、郡仍治江陵。梁元帝
时曾以江陵为都城,西魏又以江陵封后梁主萧为蕃国,
也以此为都。隋代江陵仍为南郡治。唐初改南郡为荆
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荆州为江陵郡,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复为荆州。上元元年(公元760
年)升荆州为江陵郡,并置南都于此。五代属南平国,
江陵为国都。宋属荆湖北路,元为中兴路治,明清时为
荆州府治。辛亥革命后,属湖北荆南道,不久道废,县
属湖北省领导。建国以后,一直是江陵县和荆州地区领
导机关所在地。
江陵的历史悠久,城垣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六百
多年之前,楚文王都郢之后,郢城就有土筑的城垣,至
今它的遗迹犹如巨龙一般盘桓在江陵城北的大地上。秦
将白起破郢之后,繁华一时的楚郢都遭到了大规模的毁
坏。奉汉时的江陵县和南郡治所,只得南移到楚郢都以
南的楚渚宫(楚王别居之宫)原址上建立。《水经注》
就有记载说:“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渚官矣。”因
这里“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最初在江
陵构筑城墙的是三国时蜀国守将关羽。晋代的桓温又加
拓建。不过,这时期的城墙不是砖城,而是土墙。到五
代十国时期,南平王高季兴出于割据称雄的目的,驱使
劳动人民挖掘周围几十公里内的墓砖构筑砖城。《旧五
代史·高季兴传》就说:“荆南旧无外垒,季兴始城
之。”南北宋之交,江陵城墙经“靖康之乱”的战火焚烧
而逐渐废坏。
据《宋史·赵雄传》记载,宋孝宗时,荆
州安抚使赵雄又修建砖城。元兵攻占荆州后,元世祖忽
必烈下令拆除城墙。明朝建立后,再建江陵城墙,设东
门、公安门、南纪门、西门、小北门、大北门六个城
门。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攻城时又将城墙拆除。
现在的江陵城墙,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城
墙旧址重新建造起来的。城周长八公里,高八点八三
米,六个城门上都建有城楼,其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
北门城楼,高敞轩朗,气势雄伟,居六城楼之冠。古代
出大北门就是通往京都的驿道,官员迁宫调职,大都出
此门北行,送行的亲朋好友则于此折柳道别。因此,此
门又称“柳门”。据史书记载,江陵城在建造过程中,城
址均用条石垒砌,城砖也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因而十分
坚固,向有“铁打荆州府”之称。今天的江陵城墙虽已经
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古貌依旧,雄姿犹在,是
当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墙,已被国家列为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江陵是故郢都,
它西通四川,东有富饶的云梦泽,是一个大城市。《史
记》所说的“故郢都”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郢,
也就是位于现在江陵城北约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水经
注》说:“江陵西北有纪南诚,楚文王自丹阳徙此。”至
公元前519年,楚平王又在旧郢城东南筑新郢城,而旧
城因在纪山之南,故名为纪南城。作为春秋战国时楚国
国都的纪南城。其规模是相当大的,城东西长四点五公
里,南北宽三点五公里,面积为十六平方公里,约为今
江陵城的三倍。由于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郢都又
位于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其繁华在当时只有少数
城市可以相比。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当时齐国
都城临十分繁华,那里“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
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后汉的桓谭在《新论》里描述
楚都郢城的繁华时也说:“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
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人们早晨穿
着新衣服出门,晚上回来新衣就挤破了。这种描绘虽不
免夸张,但楚都郢城的繁华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那时
候,繁华的纪南城不但是楚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且
还是文化中心。根据有关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许
多名人学者,例如孔子、墨子、庄子等,都到过纪南
城,著名法家吴起还在这里主持过变法,荀子曾作过楚
国的兰陵县令,而道家的老子、农家的许行、天文学家
唐昧等就是楚国人。另外,古代的楚国还是音乐、舞蹈
之乡,大戏剧家优孟、大音乐家钟子期、大歌舞家莫愁
都在楚都舞台上有过出色的表演。近年在纪南城四周出
土的大批钟、磐、鼓、瑟等各种乐器,有力地再现了古
代楚国艺术繁荣的盛况。在文学方面,更出现了我国古
代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他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屈原的代
表作《离骚》,内容之丰富。想象之神奇,造诣之高
超,在古代所有长篇抒情诗中是无与伦比的。
楚都的繁华,由于文字记载的缺乏,我们今天已不
大可能作详尽的描述,但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却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一些当时的盛况。据1975年考古工作发现,
纪南城周长十五点五公里,共八个城门。城内分布有大
大小小的夯土台基,最高的可达六米。有的是王室宫殿
遗址,有的是手工作坊遗址,其间散布着四百多个水井
及许多窑址。从已发掘的西城垣北段城门来看,它有三
个门道,中门道的车轮痕迹至今还依稀可辨。南北城垣
的古河道出口处,又各有水门一座,也有三个门道。从
这些考古发现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当时的郢都城确实
是住房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而且还可以发现,当
时郢城与各地的交通往来十分密切,所谓“北客随南
贾,吴樯间蜀船”,每天由水陆两路进出城门的人真有
成千上万呢!
秦统一六国之后,楚都郢城虽然遭到毁坏,政治地
位有所降低,但由于它地理位置的重要,经济文化的发
达,这里仍然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三国时期的魏蜀
吴三家激烈争夺荆州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无不将江
陵作为重镇来防守,向有“江山自古重荆州”之说。
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以后,刘备虽然名义
上为荆州牧,但实际上只有长沙等三郡之地,而地理位
置十分重要的南郡却为孙权所有。为了立足荆州,进取
益州(今四川),他请求孙权暂借荆州数郡以安民。孙
权从联刘抗曹的策略考虑,同意了刘备的要求。这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刘备借荆州”的故事。这一举动,不但说
明了荆州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而且对后来终于形成
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国志》里
说:“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由此
可见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这件事在曹操心里引起了多大的
震动。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孙权多
次派入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则以种种借口拖宕不还,
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当时蜀国镇守江陵的大将关羽,虽
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但因骄傲轻敌,不将吴军放在眼
里,错误地发兵北攻襄樊,结果后方空虚,为吴将陆逊
所算,先失江陵,再败麦城,终于在突围途中为吴军所
杀。这就是历史上又一有名的“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
事。关羽被杀后,刘备一心要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
但因策略错误,终于未能如愿。几年之后,曹魏又派大
军袭击江陵,他们在城外“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
城,弓矢雨注。”由于吴军沉着应战,坚守不屈,魏军
连续围攻六十月,而江陵仍在吴军手中。公元250年,
曹魏再派大军直指江陵,也没有能够破城。后来又过了
三十年,直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国大将杜
预经过长期准备,先破江陵,而后沿江东下,终于灭掉
了吴国。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成起,到公元280年杜
预破江陵止,短短的七十多年中,为争夺江陵,各国之
间就发生了六七次大战。魏晋之后,南北朝时期的梁元
帝萧绎、后梁主萧,都在江陵建都。唐中叶以后,也列
江陵为南都,与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城市处于同等重要
的地位。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王高季兴又建都于江陵。
宋元时期,江陵或为府治,或为路治,都是一方重镇,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更将江陵封给他的儿子湘献王朱
柏,在这里建立藩镇。到了清代,不但在顺治三年就修
筑了江陵城墙,而且在城东半部专门驻有满洲将士。雍
正六年(1728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十
三年(1788年)、嘉庆八年(1803年)等又多次重修
江陵城墙。所有这些,也都说明了清政府对江陵城是十
分重视的。
江陵名胜古迹众多,是人们非常向往的游览胜地。
除了著名的纪南城遗址和巍巍古城墙以外,江陵的名胜
古迹工有息壤、开元观、玄妙观、太晖观,以及掷甲
山、点将台、落帽台、画扇峰等。
息壤是江陵传说最为久远的一处古迹,在江陵城南
门外墙脚下。《山海经·海内经》说:“洪水滔天,鲧窃
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借为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
是将史实与神话杂糅在一起的一种传说。说的是古代洪
水泛滥,黄帝命令鲧治理洪水,鲧却盗窃了天帝的息壤
(传说是一种可以无限生长的土壤)来堵塞洪水,因而
被杀。鲧死后三年不腐,而其腹生禹,于是黄帝又命大
禹治水,终于获得成功。以前在息壤四周有石短墙,立
有石碑,建有禹王庙。这虽然是个无稽的传说,但却反
映了人们对大禹父子治水功绩的追念。
开元观,位于江陵城西门内,始建于唐开元年间,
今天的建筑物是明万历时重建的。观为南向,由山门、
雷神殿、三清殿、祖师殿四部分组成,现为荆州博物馆
馆址。馆内陈列的文物数以千计,仅国家一级的文物就
达一百多件,其中尤以勾践青铜剑、战国丝绸、西汉男
尸等最为著名。
玄妙观,位于江陵城小北门内西侧,亦建于唐开元
年间。元顺帝时曾奉玄妙观主持为第九仙(即民间传说
中的八仙之后),并赐题玄妙观为“九老仙都宫”。此观
原有六座殿阁,现存四角尖顶三层的玉皇阁,重檐飞
举,翠瓦丹墙,体态稳健,古朴庄重。玉皇阁前有一块
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中兴路创建九老仙都宫
记》石碑,是不可多得的道教史料。碑文为元代学者欧
阳玄所作,大书法家危素所书,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太晖观,位于江陵城西门外的太晖山上,明洪武二
十六年(1393年)湘献王朱柏所建。作为建筑主体的
大殿,巨顶覆盖着片片铜瓦,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向
有“小金顶”、“赛武当”之称。大殿四周立有十二根石
柱,石柱上的浮雕云绕龙蟠,十分精致。
掷甲山在城内西北部,相传是三国时吕蒙偷袭荆
州,关羽自襄阳还救不及,听说守将糜芳已经投降,愤
而掷甲于此而得名。点将台在城外西北方向,据说关羽
曾于此点将。落帽台本为城西北龙山南端高地,据《晋
书·孟嘉传》记载,孟嘉原为荆州刺史桓温参军,重九
这天参加桓温的宴会,帽子被风吹落而佯为不知,桓温
使人作文嘲讽他,他随即作文以答。据说其文甚美,四
座叹服,后人遂将此地取名为落帽台。画扇峰在江陵城
东,盛宏之的《荆州记》说:“修竹亭西,一峰屹然,
西映落月,远望之如画扇然。”因而名为画扇峰。
今日的荆州城不但名胜古迹众多,风景优美迷人,
而且城内城外新式楼房鳞次栉比,经济建设也是日新月
异,特别是南门外,林立的厂房直连沙市,已逐渐形成
新兴的工业区。旧荆州城仅有几家手工作坊,现已发展
有机械、汽车、轮胎、化肥、农药、塑料、食品、丝
绸、棉织等六七十家工厂,能生产二百多种产品,工业
总产值比建国初期增加了五十多倍。经济的繁荣又促进
了文化的发展,建国以来,这里兴办了农校、卫校、财
校、石油地质学院、师专、华中农学院分院等大中学校
三十多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城内又兴
建起影剧院、文化宫、图书馆等许多文化设施,高高的
电视塔将许多精彩节目传送到千家万户。繁华的古都焕
发了青春,荆州城里生机勃勃。这真是:往昔荆州战事
多,今日荆州风光美。古城风貌今胜昔,笑迎游人八方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