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座落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延河与南川河
的交汇处,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是一
座倚山傍水、群峰拱卫的山城。由砂岩和黄土砌筑的城
垣,从延河岸边蜿蜒到凤凰山巅,形成“山抱延城城依
山,城边延水逐山弯”的雄伟景象。那巍巍的宝塔山,
宽阔的延河川和富有民族色彩的延河大桥,构成了延安
独有的地理特色。宝塔山上的唐代九层八角形宝塔,高
四十四米,挺拔秀丽,耸入云霄,象一座光芒四射的灯
塔,成为延安的标志。
延安城扼陕北高原南北交通的要冲,东带黄河,西
控灵夏,是历史上有名的形胜之地。唐宋时期都以此为
重镇,防御来自北方的侵略,为屏蔽关中的要地,具有
重要的战略地位。
延安的地形以黄土梁峁和沟谷川道为主。梁峁的高
程一般在一千到一千三百米间,相对高度约六十到一百
五十米,很少有超过二百米的。因此,梁和峁都是黄土
高原上的丘陵。延安城周的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
就是一些梁峁状的丘陵。这类连绵不断的梁峁,重重叠
叠,环拘着延安城区。在那梁峁之间,间或有一些石
山,象孤岛一样突起在黄土的海洋之中,例如西南边境
上的崂山主峰大墩梁,海拔一千四百五十二米,是这里
的最高峰。梁峁的上部为深厚的黄土,下部多是黄绿色
的砂岩。在黄土和砂岩之间,有些地方还夹着厚厚的一
层红土。深厚的黄土层,具有直立性,利于开挖窑洞。
旧式的延安窑洞,大都开挖在黄土层中。
梁峁为许多河谷所穿插分割,坡面上广布沟壑,使
梁峁的外貌显得支离破碎。延河、汾川河及其主要支流
的谷底,一般宽约二百到七百米,象一条条绵长的彩带
展布在延安山城的四面八方。开阔平但的谷底,叫做川
道,又有米粮川之称,是延安的粮食、蔬菜基地和居民
点的主要分布区。公路沿着川道蜿蜒伸展。梁峁坡下,
河谷两旁的层层梯田、排排窑洞,把高原点缀得更有生
气。
延河是延安最大的河流,在境内接纳了西川河、南
川河等二十多条支流,全市大部分属延河流域。东南部
的汾川河是延安的第二大河,南泥湾就在它的上游。由
于延安地处暖温带季风性半干旱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7月到9月,尤以7月到8月最为集中,因而河川径流量
也以此时为多,淇他月份流量显著减小。延河的最大洪
峰流量每秒达九千立方米,而最枯流量每秒仅有千分之
一立方米。
在延河以南的汾川河流域和崂山山地广布着森林。
这些森林大都是1866年以来天然恢复的次生林,当地
群众称为“梢林”。全市现有林地二百万亩,其中天然林
一百七十多万亩。这些天然林的存在和发展,雄辩地证
明,在延安的梁峁荒坡上造林种草,有着充分的自然条
件。
延安市在春秋时代是白翟部族的住地。秦代始置高
奴县,是上郡的辖地。汉代亦为上郡高奴县地。延安的
名称始于隋代。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置延安郡、
肤施县。历唐、宋、元、明、清六代,一直为肤施县所
在,民国期间也一度称为肤施县,但隶属关系屡有变
更。唐和五代为延州治,宋、金、明、清为延安府治,
元为延安路治。
1935年4月,陕北工农红军在今延安市北部的大山
屹塔设立延安县。1936年12月解放肤施县城,次年2
月以城区及近郊设置延安市,9月把延安县迁到川口,
同时撤销肤施县,辖地划归延安市和延安县。1942年
又将延安县迁到二十里铺。1949年2月撤销延安市,辖
地并入延安县,并将延安县迁到延安城南关。1972年
划出延安城区及枣园、柳林等地复设延安市,属县级行
政区。1975年8月撤销延安县,与延安市合并。1950
年以来,先后为延安专署和延安地区行署驻地。现为延
安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陕北的交通枢纽之
一。全市面积三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人口近二十五万,
农业人口约占百分之七十。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有革命旧址一百四十多
处,现在开放的有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
南泥湾等处。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城内凤凰山麓,是中共中央
和毛泽东同志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住过的地方。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市区西北部,延河左岸,距
东关延河大桥三公里多的杨家岭沟口。这里是中共中央
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的驻地,也是毛译东同志19
38年11月至1943年初住过的地方。
枣园又名延园,位于延安市西北、距城七公里的地
方,背靠二连山,面临西川河。这里是毛泽东同志194
3年初到1945年底住过的地方,也是中央书记处1944
年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毛泽东同志旧居的西邻是周
恩来同志的旧居,东邻是朱德同志的旧居。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清凉山西北麓,延河左岸紧
傍石崖的桃林深处,距城约一公里。这里是中共中央军
委、八路军总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1937
年至1947年的驻地,也是毛泽东同志1946年1月至19
47年3月住过的地方。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四十五公里的汾川河上游,
是一个川道开阔、丘陵起伏、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梢
林茂密、资源丰富的好地方。在大生产运动中,经八路
军三五九旅屯垦,建成了有名的“陕北好江南”。
创建于1951年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有中共中
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1935年到1948年在延安
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文物,是各处革命旧
址内容的概括和集中。1973年从凤凰山麓迁到王家
坪。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
了伟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人民“发扬革命传
统,争取更大光荣,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在封山育
林,造林种草,加速绿化荒山的同时,已建成渠道四十
六条,中、小型水库十六座,抽水站三百二十五处,以
及许多陂塘、机井、喷灌站等蓄水、灌溉设施,有效灌
溉面积这六万五千亩,使水地、坝地、水平梯田、水平
埝地等基本农田达到二十多万亩,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
础。只占粮食播种面积四分之一的高产田的产量,就达
到全市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这一事实证明,在
延安和陕北高原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缩小耕地面
积,扩大林地和草场,使农、林、牧业都得到大发展是
可能的;同时也展示了延安和陕北高原的梁峁沟壑区,
林牧高产粮丰收的美好前景。美丽的南泥湾就是一个范
例。
在工业建设方面,除了恢复和发展了大生产运动中
建立的一些老厂外,还兴建了煤炭、石油、电力、化
工、机械、钢铁、电子、农机、毛纺、地毯、造纸、塑
料、火柴、丝绸、卷烟、水泥、工艺美术等厂矿六十多
个。工业总产值占延安地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杜
甫川、姚店等地形成了新的工业区。
延安虽是一座古老的山城,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
轰炸和国民党的破坏,原来的延安城几乎全部被毁。新
中国成立后,首先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
等主要领导人的旧址、旧居,按原貌进行了整修。城市
建设,按照“为革命圣地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
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以及“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
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建成了西北到枣园,
东北到桥儿沟,南达七里铺的五点一平方公里的市区。
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集中的西北川,进行
重点保护和绿化,形成庄严、朴素、生气勃勃的革命旧
址区。市内主要道路铺上了沥青路面,安装了路灯。开
通市内和郊区公共汽车线路十四条,营运里程二百五十
余公里。庄延河和南川河上建起了五座桥梁,使东关、
西北川与城区、宝塔山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以延安为中
心的干线公路可通西安,包头、太原、银川和周围各
县。民航飞机直达北京、西安、太原、榆林,加强了延
安同首都北京及祖国各地的联系。
现在的延安城市住宅,绝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修建的。近年来,新建了大批窑洞和楼房。这些新建筑
物中,一排排砖石砌成的窑洞,使延安的建筑特色在新
的条件下显得突出而又美观、适用。建筑新颖的延安宾
馆、延河饭店、电讯楼、工艺美术服务楼、南川食堂和
延安饭店等成群连片的楼房,在主要街区矗立起来,使
这座光荣的山城更加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