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
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这就是天
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有人说,月牙泉像一位绝世佳人的眼睛——是那样
的清澈、美丽、多情;有人说,月牙泉像位窈窕淑女的
嘴唇是那样神秘、温柔、诱人;有人说,月牙泉是一牙
白兰瓜——是那样碧绿、甘甜、晶莹。其实,月牙泉最
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泉水清凉澄明,味美
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
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是当之
无愧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内游鱼成群,岸边绿草如茵。据传鱼称“铁
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称“七星草”,有催生壮阳
作用。据说,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之,月牙
泉又称为“药泉”。
月牙泉边,白杨亨享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
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
画。泉南岸台地上原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
泉楼、雷音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
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
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
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
填之。”这里所记“沙井”便指今日月牙泉。自此之后,
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地连在
一起。唐《元和郡县志》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日
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月牙泉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泉形酷似
月牙,四周是高耸的沙山。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
填埋不住清泉。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
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相
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
山,更没有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
了,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路
过这里,听到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如针刺,伤心地
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救了人们干
渴的灾难。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
仙子。这样,便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黄
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赶走夺他香火的白云仙
子。白云仙子道行浅,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
嫦娥,借月亮与神沙大仙斗法。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
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
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
泉,嫦娥知晓后,非常生气,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
欺人太甚,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
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
响。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
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
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
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
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
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
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
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
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
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
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
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
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
斜变化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
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
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
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
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
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
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