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说
南拳系流传我国南方各地拳术的总称。南拳历史悠
久,其发源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与北方拳派相比,别
具风格。南拳种类很多,其拳种多以地域而得名。有广
东南拳、福建南拳、广西南拳、浙江南拳、四川南拳、
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等。新中国成立后,于
196O年将南拳列为武术竞赛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历年
的全国性武术表演赛中均占重要地位,使南拳得到了广
泛的发展。南拳不仅在国内深受人民喜爱,在东南亚等
国家也有很大影响。南拳内容丰富,各地流传的南拳往
往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广东南拳,拳种浩繁,最著名
的有洪、刘、蔡、李、莫等五家。洪家拳:是南拳较大
门派,源于福建闽南漳州一带,后传人广东。其特点是
步稳、势烈,以气催力,以发声吐气来助发力。刘家
拳:流行于广东钦州、高州等地。此拳特点是进退快
速,左防右攻,攻守兼备,灵活多变。动作系短桥、短
马,步法多吊马、拉马,间有跳跃动作。步走四面,拳
打八方,运动路线多变,手法近似洪拳。蔡拳:相传由
福建传入广东,流行于广东中山县南郎等地。特点是不
拘形式,暗中出手,突然袭击,以短打为主,沉肘护
夹,发短劲,刚中有柔。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县河
源、老隆等地。其特点是长桥大马,侧身问步出拳快、
收拳快,多跳跃、擅腿法,肩关节活动幅度大,下肢进
退灵活。莫拳:较早流行于海丰县一带。其特点是侧
身、斜肩、吊马、左桥右马,沉肩落膊。
广东南拳除上述五家外,较有影响的还有蔡李佛
拳、虎鹤双形、咏春拳、侠拳、佛家拳等。福建南拳有
五行拳、鹤拳、五祖鹤阳拳、白鹤拳、连城拳和地术大
法等;广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等;浙江南
拳有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等;湖南南拳有巫
家”拳、洪家拳等;湖北南拳有洪门拳、鱼门拳、孔门
拳等。此。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江苏南拳以及
江西流传的三十六路宋江拳、虎拳;四川的峨嵋拳、余
家拳、白眉拳等等。 南拳流行于各地之后,因地理环
境、风土人情的不同,又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
色,例如:湖南的南拳有巫、洪、薛、岳四大家;湖北
的南拳有洪、鱼、孙、孔、字五大家;福建的南拳有五
祖拳、白鹤拳、青龙拳和梅花桩等;广西的南拳有周家
拳、屠龙拳、小策打等;浙江的南拳有洪拳、黑虎拳、
金刚拳等;江西的虎拳和四川的余拳,同属南拳范畴。
广东南拳,明末清初开始流传。洪、刘、蔡、李、莫是
五大名家;此外还有十三中名拳,那是:蔡李佛拳、虎
鹤双形拳、白眉拳、咏春、南枝、儒拳、佛家拳、刁家
教、朱家教、岳家教、昆仑拳、练手拳和练步拳,等
等。其他各地的南拳拳术,还有很多品种。虽然,南拳
拳术的品种繁多,但他们基本的风格还是一致的,并主
要表现为: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身法
上,俯仰吞吐,靠崩闪转,灵活多变;步法上,四平八
正,落地生根。他们共同特点是:硬桥硬马,稳扎稳
打,步稳势烈,刚劲有力,发力有声。打练起来,威武
雄壮,气势磅礴,大有“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
崩颓”之势。虽然南拳和长拳的矫健挺拔、快速有力,
舒展大方,节奏分明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作
用,却都是强体魄、壮筋骨,祛病延年和防身抗暴的一
种手段。
因此,经常从事南拳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对加强自卫防身亦有帮助。南拳如今早已传播海外,深
受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国外人士的欢迎。南拳在港澳
和南洋一带十分流行,香港武馆约有五百多所,
在香港设立的蔡李佛总会,它的支会遍及东南亚各地。
咏春拳更是由于李小龙的影响而遍及世界。
南拳的主要方法有:冲、劈、抛、盖、鞭、撞等拳
法,劈、标、切、插等掌法,撞、压、担等肘法,截、
圈、劈、穿、架、滚、盘等桥法,蹬、踹、钉、挂、
铲、踩、虎尾等一腿法以及各种跳跃动作。其运动特点
是:手法多变,腿法较少,动作紧削,刚健有力,伴有
发声呼喝。
二、基本技法,南拳,种类和流派都很多,各具特点,
它们一般的技法有以下八点。
(一)稳马硬桥:南拳讲究扎马。扎马就是“桩步”;马
步桩是南拳扎马的基础。有大马、小马和半马之分。不
论什么形式的极步,都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强
调“稳如铁_塔坐如山”。“手是铜锤,脚是马”,扎马练
好了,腿力沉.重,步势方能稳扎,运动才有章法。
桥,就是臂的运使,称为“桥手”。比如,臂下垂做内旋
的动作,唤作“滚桥”;肘下沉,唤作“沉桥”。对桥手,
则要求肘臂刚硬,内蓄劲力。“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
扎稳打”,南拳十分重视桩步的稳扎和肘臂桥手的坚
硬。
(二)脱肩团胛:南拳身法讲究脱肩团胛。脱肩,是两
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似乎将启向下脱卸似的。团胛,
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团状。脱肩下沉,能助长臂
肘的劲力。团胛前合,能使背紧,有助于前胸的涵虚。
(三)直项圆胸:南拳身法还讲究直项圆胸。直项,是
下颏里收使颈项挺直,但不可僵硬。圆胸,是胸作微
涵,稍呈圆形。项直有助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胸圆
则有助于沉气实腹。
(四)沉气实腹:南拳也非常讲究气沉丹田,强调沉气
实腹,使腹肌加以紧缩。沉气实腹,促使臀部必须收
敛。它与脱肩团胛。直项圆胸以及五趾抓地,乃是一个
整体,能够做到上下完整一体,周身劲力就将会凝结到
一处。
(五)五合三催:五合是,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
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三催是,手催、步催、身
催。大凡开步出拳,要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收腹蓄
劲,先收后发。手法须灵活,步法须生根,“手法快时
马步生,马不凌乱自有章”,手法与步法也须协调一
致。南拳运动时,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目随
手动,传神于目,示意于手。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力功配合协调,这样,南拳运动才能浑然一体,一气呵
成。
(六)力从腰发;“手从胸口发,力从腰马生”,南拳把
腰视为发力的重要枢纽,它的发力都趴腰力来带动。同
时,南拳又强调腰功必须刚柔相济,如“鱼游于水,蛇
行于陆”。如果腰部呆板刚硬,缺乏柔韧,也带动不好
劲力的发挥。南拳在劲力上分寸劲(短劲)、长劲、飘
打劲、连绵劲、爆发劲等等。这些劲力均须“发于腿,
宰于腰,形于手”。
(七)发声呼喝:南拳讲究发声呼喝,一般的喝声
有“嘻”,“喝”,“哗”,“嗱”,“咿”,“嗌”等六音。随着
拳势变化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呼喝声。“呼喝则风云变
色,开拳则山岳崩颓”,发声呼喝,一是助威势,二是
助劲力,三是助形象,不可以无原则地乱喊乱叫。
(八)体刚劲粗:南拳在运动时还强调运气鼓劲,肌肉
隆起,时张时弛,全身体刚劲粗,使整个拳势呈现出刚
劲十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