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龙兴太原,废府兵为私兵,设大将军府,置左、
中、右三军,中军由四子领;左、右军各设大都督一
人,由长、次子分领,并各有三军,六军各置统军一
人。定鼎后,与初唐、中唐、晚唐的社会形势相对应,
其兵势数变,详述如下。
一、 初唐的府兵制度:
1、 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12道,
即12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12军;又设若干骠
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12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
此12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
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
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
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
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2、 贞观时依隋制,设府兵之最高统帅部门十六卫—其
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
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40至60不等,军号分
别为骁骑、熊渠、豹骑、羽林、射声、次飞,左右监门
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以及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
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
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
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
太宗又分全国为十道:关内、河南、河北、河东、山
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全国军府虽然由
12卫和六卫率分领,但同时又按地域隶属于道,所以
府兵有双重节制。12卫和六卫率领有军府,但不得自
行征调,调兵须有皇命,地方上不见命令不发兵;十道
及下属各州不直接领兵,其对下属军府的职责是进行检
查督促;各军府长官发兵时须以鱼符为凭,州、道长官
参与合对;各卫、率所属军府不集中在一道、州,一
道、州的数个军府也分属不同的卫、率,这样可以有效
地防止结党和割据,虽然缺点是不利于应急,但笔者觉
得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了。威服四夷,屹然天下,
全仗于此!!!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军府长官改称折冲都尉,副
手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军府改称折冲府(即折冲
于樽俎之间之意,备兵而不用兵,吾神往之~~~),
其数目时有增减,大约保持在600府左右,府兵约60万
人,骑兵约占十分之一。
3、 唐代府兵制度概况:
(1)兵员概况:
唐代府兵有内府和外府之分,内府即”三卫五府”—亲
卫、勋卫、翊卫,而勋卫、翊卫又分为一、二两府,内
府卫士负责宫廷宿卫,外府即各折冲府。府兵的选拔其
时有三项标准:资财、材力(体力)、丁口,而以资财
为首,等级观念很严;三卫五府士兵由五品及上柱国以
上官员子孙组成,外府士兵由六品以下官及良家子弟组
成;家中人口多、体力好的人21岁入役,61岁出军,
三年一检点,相当于终身义务兵,本人享受免租庸调,
同时自备粮秣、短兵器,战马和盔甲、长兵器由国家负
担,每年冬季以府为单位由折冲都尉指挥进行操练。
(2)勤务:
府兵平时分散在各地折冲府,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宿卫
任务,称为”番上”。兵部将距京城500里的折冲府兵分
为5组,每5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500里至1000
里的折冲府兵分为7组,每7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
城1500里的折冲府兵分为8组,每8个月轮流番上一
次;距京城2000里的折冲府兵分为10组,每10个月轮
流番上一次;这个规定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府兵的驻
扎地距京城无论远近,其实际服役天数(包含路途往返
及实际宿卫时间)基本相差不大,都是平均每月10天
左右;如果路途确实极远而影响到了府兵服役质量,可
以上缴一定数目的钱物来以资代番,还可以连续执行两
个月的宿卫任务来并番;如遇临时征发远征作战,战后
可按作战时间免去其番上任务。如此即可保证府兵的训
练时间不受干扰。
(3)衰亡:
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对于有军府的州很重视,保证了兵
源需要和军费控制,但随着均田制的弛坏和农民逃亡,
兵源已近枯竭,折冲府已无兵可交、不能维持番上;且
府兵分布比较分散,军官升迁缓慢、军士被卫将视为厮
役,也以无人愿入伍了。故天宝八年,朝廷即实际上废
除了这种制度。
二、 彍骑:
府兵为初唐时期的主要的中央军,但并不是唯一的,募
兵制一直与其并行(贞观至开元年间曾有过数次较大规
模的募兵),比如说沿边戍兵既是大多为募来。开元十
年,因久无边事,亦因限制边将日骄,将60万边兵裁
撤了20余万,恰好此时府兵制度已经浸坏到了极点,
很多军府已经不能派出番上的士兵,朝廷因此转而用募
兵来解决中央宿卫部队的兵员问题,从裁撤的边兵中拣
选12万人直接隶于12卫,不再派往其下属军府,直接
由本卫番上,而12卫从此亦不再依靠各折冲府输送士
兵了。这一由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募兵制的盛
行,使得彍(音”锅”)骑就此组建并直接代替了府兵!
但是天下承平日久,军备松弛、重文轻武,原来募集的
彍骑士兵待遇、素质、士气、训练均较地下,既不象府
兵自备资粮,也没有明确规定由国家供给,因此它属于
过度性的军队,仅存在了20余年就只剩下了官员和空
额,历史极短。也有说法云彍骑是属于府兵的一种,但
从上述分析中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区别开来。
三、禁军:
唐代南衙是中央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
或南司,16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
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
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
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有时南
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
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
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
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陆续更
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
成的北衙七营,以后陆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
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
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
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
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
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
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
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
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
右神威军、天威军。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
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首称
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
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
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
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
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
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
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
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
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
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
后发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
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
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
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
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
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
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
了。
四、藩镇:
1、唐初时道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长官为大都督(战时
出征称大总管),又以守捉、军、城、镇作为不同等级
的边防军分区,其长官称为”使”,有时一部分都督以钦
差身份持节上任,至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以节
度使为固定官职取代”使”时仍只有统兵权;玄宗时沿边
以数州为一镇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藩镇既指节度使
及所部军队,首长由重臣出任,赐双旌双节、揽军政大
权,十镇共拥兵486900人:
藩镇名 所在地 职责 军力
安西节度使 今新疆库车 管理西域 24000
北庭节度使 今吐鲁番 防御突骑施、坚昆 20000
河西节度使 今甘肃武威 隔离吐蕃、突厥 73000
朔方节度使 今宁夏灵武 防御突厥 64700
陇右节度使 今青海乐都 防御吐蕃 75000
剑南节度使 今成都 防御吐蕃、绥靖南夷 39000
岭南五府经略使 今广州 绥靖南夷 15400
河东节度使 今山西太原 防御突厥 55000
范阳节度使 今北京 防御契丹、奚 91400
平卢节度使 今辽宁锦州 招抚室韦、靺鞨 37500
2、藩镇军中按兵源分有以前分番服役的健儿、罢诸州
团练使后新组建的团结兵和地方乡兵;按构成划分有只
领的外镇兵、属下州的郡兵、屯于藩镇帅府内宅的内院
兵;最重要的是牙兵,又称衙兵,藩镇之最亲兵,极为
精锐,负责保卫衙城和藩帅,是藩镇军的核心力量。
3、节度使权限过大,亦有身兼数镇者,终至酿成安史
之乱。乱平后,以前为平叛新设的和归附的藩镇林立,
兵将久镇一处导致节度使出现世袭现象、尾大不掉,朝
廷无力节制;而一些忠于王事的藩镇因宦官监军掣肘、
国家粮秣供应不及时也倍受钳制。噫,藩镇!军制之毒
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