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古籍可以称为“善本”,历来说法不一。
清人张之洞说:“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
辈通人用古刻数种,精校细勘之本也。“善本”之义有
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
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钞),四曰“旧
校”。上述二说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可以大体看
出,作为“善本”,必须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即实用价
值,即所谓“旧本”、“旧钞”、“旧校”是也。这两方面的
价值,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截然分开,有时甚至是相辅相
成的。什么是善本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显然,离该书作者时代越近,
其在流传中出现的讹误便会越少,前人强调“旧本”“旧
钞”、“旧校”的意义正在于此。一般把一书的初刻本或
一个刻本的祖本作为“善本”,其意也在于此。不过,情
况远非这样简单,因为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刻本,其刊刻
质量也有高低之分。例如宋刻本,当时叶梦得就说
过:“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
下,”(《石林燕语》卷八)这就是说,从实用角度
看,并非一切古刻皆善,只有经过“通人”精校细勘的书
才最少讹误,才能称善。前人谓善本必须是“精本”,正
是指此而言。由于书籍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时有残阙,而
书商为了谋利,往往将一卷拆成两卷或多卷以足原来之
卷数,因此,强调“善本”必须是“足本”是完全必要的。
特别是有些书,由于内容于当时有违碍,因而刊刻时大
加删削,使其失去了本来面貌,这样的书算不得“足
本”,我们当以未经后人删削的书为善本。
有人说,书是越古越好,故宋刻往往以页论价,这
是过分强调了它的文物价值。其实,从实用价值看,后
来的精校、精刻本,往往胜于古刻。因此,我们衡量一
部古籍是否“善本”,即要看它的实用价值,又要兼顾它
的文物价值。如果从整理古籍的角度看,前者当然更为
重要。
关于“善本”的比较通行的定义是:凡书籍精加校
勘,错误较少者,称为善本,旧刻本、精抄本、精校
本、手稿、旧拓碑帖等,通常也称“善本”。
什么是善本善本书的标准是“三性九条”。
“三性”即:因其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文献性”,书籍
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性”,雕板印制考究、
插图等精美的“艺术代表性”。
“九条”为:一、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
书。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三、清乾隆及乾隆年
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四、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
革命政权所印的图书。五、辛亥革命前在学术上有独到
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演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
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六、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
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
本、抄本。七、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
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八、在印刷上
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
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面的刻本。九、明代印
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
笔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