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生平中的重要事件
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50-1583)为读书应举阶段。受业
于罗汝芳,拒绝张居正的延揽以致科考坎坷。
第二阶段(1584-1597)为入仕做官阶段。上
《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五年遂昌知县生涯政绩显赫。
第三阶段(1598-1616)为辞官归隐,从事文学
创作阶段。
二、汤显祖的思想
1. 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
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又与反封建斗士李
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
杰”。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
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他早
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
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 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
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
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
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3. 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
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
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
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
三、汤显祖的创作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除早年的未完之作《紫箫记》
外,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
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
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
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前
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
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
现他对政治的思考。
第二节《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在中国文学史上,《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之后
最著名的爱情剧。它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当时流行的《杜
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也借鉴了前代志怪小说的一些细
节片断,汤显祖对之加以全新的整合,赋予作品以深邃
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1. 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作品中的情主要表
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包括正常情欲)的追求,
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
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
情反理的思想。作者一方面如实地展示了杜丽娘的慕色
而亡,以残酷的现实环境来突出其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
艰难性,表现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漠视与对真
情的虐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杜丽娘的因情复生,以美
好的浪漫幻想来展现她为爱情而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
争,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高价值。
2. 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牡丹亭》既是一
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
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
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
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很显
然作者是把杜、柳之间的爱情当作个性解放运动的一个
缩影来展示的,这就把反封建的主题和要求个性解放的
主题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同
时也大大超越了以往剧作把爱情描写仅仅停留在反对父
母之命、反对封建礼教的狭隘层面上,显示出在新的时
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 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
上的最大特色。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
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
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情感
历程,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杜丽娘终于
能实现自己的爱情愿望,也显然是理想的胜利而不是现
实的胜利。另一方面,全剧用笔细腻、意脉曲致,在幻
想中显示着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时
代共鸣感和现实批判力,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特征。
2. 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牡丹
亭》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
的形象外,柳梦梅、杜宝、陈最良等人物也刻划得栩栩
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涵。之所以
达到如此高的造诣,是因为作者不但善于在渐次推进的
矛盾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而且善于
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物幽微细密的情感。
3. 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也是《牡丹亭》在艺术上
的引人瞩目之处。此剧是一部诗剧,也是一部剧诗,作
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
情境,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也历来被归为文采派,以
语言的绮丽华艳、典雅蕴藉著称,此剧既继承了元杂剧
当行本色语的传统,又熔铸进文人辞赋、古典诗词的清
丽精工,锤炼出一种真切自然与华采空灵相结合的戏曲
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
范。
[作品讲读]
一、惊梦
1. “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
梦”两部分内容。游园主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
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感春―
―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
压抑,同时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美
的渴望,唤起她青春意识的觉醒。惊梦主要写杜丽娘由
思春而感梦,由感梦而生情,终于在梦境中幽会了意中
人,通过对二人欢会时“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的极力渲
染,充分肯定了作为人的本性的男女之情的合理性与正
当性,同时也为以后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2. “惊梦”的艺术特点:
(1)入木三分的心理刻划。作品通过景物描写、动
作描写、梦境描写、直抒胸臆等多种方式写出了杜丽娘
青春的苦闷、情思的荡漾以及她的向往和追求、抗议和
斗争,把她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既委婉曲折,又
真实生动;既刻镂入微,又层次分明。
(2)真幻交织的艺术构思。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
独运,之前的所有笔墨都是为它而巧作安排,之后的情
节又都是围绕它而展开,无此一出,便无《牡丹
亭》。“游园”部分运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具有写实
性;“惊梦”部分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充满理想性。
(3)富丽工巧的语言风格。这出戏充分展现了作者
文辞的华美,用笔尖新工巧,曲辞绚烂多彩,而且意境
邈绵深远,富于诗情画意,可谓曲曲美玉,字字珠玑,
实为全剧神髓,曲中绝唱,一洗剧坛上尚文采则流于雕
琢堆砌,尚本色则流于稚率生硬的弊病。
第三节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一、《紫箫记》与《紫钗记》
二者都脱胎于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其中《紫
箫记》写作时间较早,是未完之作,基本上沿袭了才子
佳人剧的格调;《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写,标志
着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成熟。与小说相比,《紫钗记》增
益颇多:首先,加强了社会性的冲突,增添了权倾朝野
的卢太尉,使原作小玉痴情、李益负心的矛盾转变为男
女爱情与强权势力的对立;其次,着重突出了黄衫客的
侠义精神,使原作小玉含恨而逝的悲剧性结局变为皇帝
降旨加封的大团圆收场;再次,重新设置了戏剧结构,
以紫玉钗贯穿全剧,集中在钗上纠葛矛盾,生发情节,
抒发感情,刻划性格,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动作性。
二、《南柯记》与《邯郸记》
1. 两剧都是作者辞官归隐后的作品,都属于以梦写
政的政治问题戏,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的矫情的
完全否定,同时也都借助佛道两家的出世理想来求得人
生的最终归宿。《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
传》,剧中的淳于棼由怀有政治抱负的士子成为清政抚
民的纯吏,又终于在宦海沉浮中腐朽堕落,他的沉沦与
失败正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悲剧,这表明了恰恰
是浑浊的官场才导致了有为之士的人格异化、灵魂污
染,同时也表明了当时的统治集团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
步。
2. 《邯郸记》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此剧主要
写卢生梦中的宦海沉浮,以他醉生梦死的一生来直接暴
露封建政权中的种种污浊腐败、黑暗险恶与卑鄙龌龊,
皇帝的荒淫昏庸,丞相的奸险毒辣,权臣的勾心斗角,
官吏的贪赃枉法,在作者笔下一一原形毕现,可称之为
明代的官场现形记与魑魅魍魉之群丑图。作者借用梦境
以批判时政,用对比手法写出堂皇背后的卑劣,显赫之
后的倾覆,表达了作者对整个官场社会的深刻鞭挞和总
体否定。在艺术成就上,《邯郸记》仅次于《牡丹
亭》,采用了外结构套内结构的方式来展开剧情,情节
针线缜密,张驰相济;关目新颖独特,跌宕多姿,常用
极端的变化推动戏剧情势的发展;曲辞以粗犷浑厚见
长,在“临川四梦”中最称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