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素材资料库:海量 高质量信息源/小说视频课/专题素材
小说视频课:4大能力矩阵 全覆盖,共50+课程
「零基础网文写作启航课」 从构思到码字,带你入门网文创作
新手必修
网文入门
写作启蒙

17节课/1小时27分钟

开始学习2639人在学
「网文进阶实战课」从入门到签约,21节课助你迈向职业写手
进阶提升
实战指导
签约必备

22节课/6小时35分钟

开始学习3639人在学
「网文进阶创作工作坊」深度案例拆解,提升作品精细度
案例教学
创作进阶
精品打造

37节课/38小时20分钟

开始学习1639人在学
「创意故事写作大师课」跟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探索文学创作的艺术
大师课程
文学创作
创意写作

23节课/1小时15分钟

开始学习2239人在学
全网精选小说素材库:50+精选写作专题,百万精选素材
玄幻奇幻小说资料
玄幻奇幻小说资料
构建奇幻世界的灵感源泉。本栏目提供魔法体系、异世界构造、神话生物等玄幻奇幻元素,为新手作家构建世界观,为专业作家增添创作深度。
武侠仙侠小说资料
武侠仙侠小说资料
探索武侠与仙侠的奇幻世界。本栏目汇集传统武术、仙法秘籍、江湖传说等资料,激发新手作家的想象力,丰富专业作家的故事元素。
历史军事小说资料
历史军事小说资料
穿越时空的军事历史宝库。本栏目涵盖古代至现代的战争策略、武器装备、著名战役及军事人物资料,为作家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细节。
科幻悬疑小说资料
科幻悬疑小说资料
开启科幻与悬疑的创意之门。本栏目精选未来科技、神秘事件、推理逻辑等资料,为新手作家提供灵感源泉,为专业作家深化情节构建。
都市言情小说资料
都市言情小说资料
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多面镜。本栏目提供都市生活、职场文化、社会现象等现实题材资料,帮助新手作家描绘真实生活,为专业作家提供深入洞察。
历史人文小说资料
历史人文小说资料
【历史人文资料】栏目是网文创作的灵感宝库,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人物传记和文化知识。无论您是探索古代王朝的奥秘,还是构建虚构世界的框架,这里的历史资料都能助您
古代常识小说资料
古代常识小说资料
深入古代世界的百科全书。本栏目提供详尽的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常识资料,为新手作家打下坚实基础,为专业作家提供丰富素材。
鬼神精怪小说资料
鬼神精怪小说资料
【鬼神精怪资料】栏目汇集了中国丰富的鬼神传说与精怪故事,为小说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神秘与超自然现象的资料平台。无论您是编织悬疑故事还是构建奇幻世界,这里都能提
首页
位置首页>隋唐五代文学
分类小说素材库
玄幻奇幻小说资料
构建奇幻世界的灵感源泉。本栏目提供魔法体系、异世界构造、神话生物等玄幻奇幻元素,为新手作家构建世界观,为专业作家增添创作深度。
武侠仙侠小说资料
探索武侠与仙侠的奇幻世界。本栏目汇集传统武术、仙法秘籍、江湖传说等资料,激发新手作家的想象力,丰富专业作家的故事元素。
历史军事小说资料
穿越时空的军事历史宝库。本栏目涵盖古代至现代的战争策略、武器装备、著名战役及军事人物资料,为作家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细节。
科幻悬疑小说资料
开启科幻与悬疑的创意之门。本栏目精选未来科技、神秘事件、推理逻辑等资料,为新手作家提供灵感源泉,为专业作家深化情节构建。
都市言情小说资料
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多面镜。本栏目提供都市生活、职场文化、社会现象等现实题材资料,帮助新手作家描绘真实生活,为专业作家提供深入洞察。
历史人文小说资料
【历史人文资料】栏目是网文创作的灵感宝库,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人物传记和文化知识。无论您是探索古代王朝的奥秘,还是构建虚构世界的框架,这里的历史资料都能助您
古代常识小说资料
深入古代世界的百科全书。本栏目提供详尽的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常识资料,为新手作家打下坚实基础,为专业作家提供丰富素材。
鬼神精怪小说资料
【鬼神精怪资料】栏目汇集了中国丰富的鬼神传说与精怪故事,为小说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神秘与超自然现象的资料平台。无论您是编织悬疑故事还是构建奇幻世界,这里都能提
民俗文化小说资料
探索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创作注入灵魂。本栏目汇集各地传统、节日庆典、民间传说等资料,助力作家们塑造鲜活的故事背景,激发创作灵感。
人物描写小说资料
【人物描写资料】栏目是作家的宝库,提供深入的人物塑造技巧。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作者,都能在此找到灵感,从细节描写到心理刻画,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分类写作资料
精细分类,专注创作。本栏目针对不同小说流派提供专业写作指南,从玄幻到现实,从悬疑到科幻,为各类作家量身定制写作资源。
小说素材资料
小说创作的素材宝库。本栏目囊括人物设定、场景描写、对话技巧等丰富素材,为新手作家提供创作灵感,为专业作家增添作品色彩。
中国神华体系小说资料
【中国神话体系】栏目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神话的精髓,为小说创作提供神话故事、传说人物及神秘世界观的详尽资料。无论您是构思奇幻史诗还是编织现代寓言,这里都能激发
字词句篇描写小说资料
【字词句篇描写】栏目精心策划,旨在提升作者的文字功底。本栏目涵盖词汇选择、句子构造、段落布局等技巧,帮助新手作家夯实基础,助力专业作家精炼表达。
写作技巧提升资料
本栏目精选写作秘籍,涵盖情节设计、角色塑造、文笔提升等核心技巧。无论您是新手还是资深作者,都能在此找到灵感与指导,让您的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小说角色取名资料
【角色取名资料】栏目,是网文小说创作者的命名宝典。无论您是初入写作领域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作家,这里都提供了丰富的角色命名资源和创意灵感。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各种风格的名字任您挑选,助您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网文小说通用百科资料
【通用百科资料】栏目是知识的宝库,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本栏目涵盖历史、科学、文化等多领域知识,助力作者拓宽视野,丰富作品内涵,无论是新手还是专业作家,都能在此找到创作的灵感。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资料
提升写作技能的秘籍。本栏目精选情节构建、角色塑造、文笔提升等实用写作技巧,助力新手作家快速成长,专业作家精益求精。
会员专享
复制本文链接

隋唐五代文学

2024-11-07 16:14:2058314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杜甫生平可分为四期:

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杜甫自幼受家庭

的影响,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

受盛唐时代风气的影响,企望以科举入仕,搏取功名,

以实现其政治理想。二十岁开始漫游,先后游历过吴

越、燕赵、梁宋、齐鲁等地。漫游生活丰富了阅历,开

拓了视野。这一时期的杜甫乐观自信、奋发向上,诗风

也以豪放浪漫为主调,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至44岁):杜甫入长安

后,应试落第,曾投诗干谒权贵,后向玄宗献赋,得到

赏识。直到天宝十四年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

位。这时期理想受挫,生活困顿落魄。但对现实有了清

醒的认识,开始以诗歌直接反映现实,走上了现实主义

的创作道路。

3.安史之乱时期(45至48岁):安史之乱爆发,杜

甫携家逃难。寄家鄜州,只身奔投朝廷,中途被叛军掳

入长安。后冒险逃脱,奔赴凤翔,受左拾遗。旋因疏救

房管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一时期杜甫身经乱离,使

之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也

达到了新的高度。

4.漂泊西南时期(49至59岁):杜甫入蜀后承友人

资助在成都筑草堂定居。为避乱曾到过梓州、阆州等

地,后又返回草堂。此后又辗转到夔州。大历三年决计

携家回家乡,病死于归途的船上。这一时期是杜甫创作

空前丰收时期,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沉,诗风更加沉

郁悲凉,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更有提高。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主要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仁

政和民本思想,以及忧患精神和伦理道德思想,都深深

地根植于他的思想精神中,成为他思想的坚实基础。杜

甫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社会批判精神及价值标准都是在儒

家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积极用

世,始终关心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疾苦。他的政治理

想、忧国爱民的精神同忠君意识始终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地反

映了那一时代历史的真实,因此历来有“诗史”之称。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

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

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

望》、《北征》、《羌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

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

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

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

车行》、《洗兵马》、《草堂》、“三吏”、“三别”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

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岳阳楼》、《秋兴》、

《春夜喜雨》、《月夜》、《蜀相》、《戏题王宰山水

图歌》等。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

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

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

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

风格的主体格调。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

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

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

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

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

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

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

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

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

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

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

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

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

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

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

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

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

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作品讲读]

一、杜甫《春望》

1.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爆发,第

二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七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

元至德。此时,杜甫自鄜州羌村只身北上欲投奔肃宗,

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带到长安。至德二年(757)春,

杜甫在长安眺望美好的春色又降临到满目残败的京城,

伤时感乱,忧国思家,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2.这首五言律诗,首联以工对的句式和概括的笔

法,描写了春望所见国都残破荒凉的景象。一个“破”字

写出了国都的沦陷,一个“深”字表现了景象的凄凉,并

且景物的描写之中寄托了深沉的感慨,也奠定了全诗的

基调。此联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景象相反,

而“国破”与“山河在”、“城春”和“草木深”也都是意思相

背而出,巧用对比反衬,翻新出奇。颔联以拟人化的手

法借物传情、移情于景,巧妙地传达出了春望的内心感

受,手法别致而意蕴深厚。颈联写春望所感发的国忧家

愁,上句紧扣“感时”写国忧,下句紧承“恨别”抒家

愁。“烽火连三月”形象地概括了战乱不息的局势,“家

书抵万金”又写出了盼望家人音讯的急迫心情。尾联以

春望中诗人自我形象的描写而结尾,诗人直接传达出的

是衰老的感叹,但何尝不是国破家愁所致?意脉不仅浑

然贯通,而且增加了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悲哀的抒写。

3.这首诗以“春”为背景,以“望”为线索,由景入

情,情景交融。前四句主要是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首联情寓景中,颔联移情于景。后四句主要是写春望之

情,忧国思家。颈联借物言情,尾联以人传情。此诗结

构巧妙,各联之间注意呼应勾连,层层相因,浑然一

体。诗歌以国忧家愁为情感底蕴,风格沉郁悲凉,而又

是以景、事、人的形象传达情感意蕴,因此又有意在言

外、含蓄蕴藉的效果。

二、杜甫《登高》

1.《登高》约作于代宗大历二年(767)左右,是

诗人晚年的作品。安史之乱后,诗人留寓夔州。时值九

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

篇。此诗向为人称道,杨伦称“杜集七言律第一”(《杜

诗镜铨》),胡应麟“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

一”(《诗薮》),是诗人七言律诗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

2.《登高》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以夔

州的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

的壮阔与悲凉。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

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

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

得极为精巧工致,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

了凄清悲凉的气氛。颔联紧承首联而将写景拓展到更深

远的空间,写得极为开阔而雄奇。此联上句写“落木”,

下句写“长江”,“无边”、“不尽”深远开阔,“萧萧”、“滚

滚”生动雄奇。此句写得气势磅礴,而且又透视着不尽

的悲慨之情,体现了诗人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颈联转

向抒发悲秋作客、多病登台的身世飘零之感和凄苦孤独

的情怀。“悲秋”已难耐,又兼“多病”;“常作客”已出飘

零之苦,“独登台”又添孤独之情,以雪上加霜的笔法写

出了沉痛的悲苦情怀。尾联上下句分别承颈联上下

句,“悲秋作客”带来“艰难苦恨”;“百年多病”引出“潦倒

停酒”,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穷困潦倒的悲凉之情。结

尾“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表”(胡应麟

《诗薮》)。

3.此诗在艺术上,把空阔萧瑟的秋景和凄苦孤独的

情怀融合在一起,写得苍劲悲凉,典型地体现了杜诗沉

郁顿挫的风格。首先,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含蕴深

刻。譬如首联短短的两句容纳了六种物象,而且又从不

同角度进行了形容描写,可谓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又

如颈联意蕴极深广,“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

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

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

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罗大经《鹤林玉露》)

所以,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

地。其次,诗歌的章法也颇有特点:“一篇之中句句皆

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

成。”(胡应麟《诗薮》)。全诗通篇对仗,句句合

律,一意贯串,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工巧而又自

然,刻意布置而又无斧凿之感。

第六章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可为前后两期,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

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

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

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

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

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

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

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第一节中唐前期诗歌

一、刘长卿和韦应物

刘长卿和韦应物都是以山水诗见称的诗人,风格近

于王维、孟浩然。

刘长卿经历过“安史之乱”,其创作主要是在“安史之

乱”以后。他性格刚直,一生曾两度被贬,大部分时间

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因此他的诗歌多抒写被贬的怨愤和

寄情山水之作。刘长卿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也有少数反

映现实、伤时感乱的作品,但其诗成就最高的还是山水

诗。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负谪

后登干越亭作》、《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余干旅

舍》等都是名篇。他的诗歌总是渗透着孤寂冷漠、愁苦

失意的心态,诗中经常运用“孤城”、“孤舟”、“独

鸟”、“归鸟”、“秋风”、“落日”等意象。他的诗歌风格清

雅,体物精细,语言省净,意境幽远,丰韵情调颇近王

维、孟浩然。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五绝。曾自

誉为“五言长城”。

韦应物早年生活放浪,负侠任气,后经历了“安史之

乱”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早期写过一些昂扬向上、意

气风发的作品,带有盛唐诗歌的遗风余韵。后期也有关

注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指斥时政的诗歌。如《杂体五

首》、《采玉行》、《夏冰行》、《贵游行》等,均为

感慨时事之作。但其诗歌成就最高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风格高雅简淡,情趣闲适,“发纤秾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受到陶

渊明、大小谢和王、孟的影响。如田园诗《观田家》,

山水诗《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等诗,都体

现这种艺术风格。其诗以五言最佳,白居易曾评论

说:“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

元九书》)

二、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大历十才子”据《新唐书·卢纶传》记载有卢纶、吉

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

审和李端。此外还有其他的说法。他们的诗多是唱和应

制、题赠送别之作,多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

逸为主题,也有一些边塞题材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有着

比较一致的特色,就是由盛唐诗歌的浑厚雄放转向了工

巧细腻。诗歌风格清雅淡远,意境清幽,刘熙载

说“王、孟及大历十才子皆清雅”(《艺概·诗概》)。

但其诗歌过于讲究技巧,注重形式,已无盛唐的浑厚气

象。

李益是中唐前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受盛

唐气象的沾溉,也有时代的悲凉伤感的情调。他的诗歌

风格慷慨悲凉,明人胡震亨说他“所作从军诗,悲壮宛

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唐音癸

签》卷七)。其诗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

征》、《夜上西城听梁州曲》都是名篇。其诗众体皆有

佳作,而尤以七言绝句最佳,明人胡应麟说:“七言

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

《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

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

内编》卷六)

第二节韩孟诗派

一、韩愈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在革新文风的同时,也致

力于诗歌的革新。他极力推崇陈子昂、李白、杜甫的诗

歌,意欲纠正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在继承李、杜的基

础上,勇于创新,自成一家,并开辟了以奇崛险怪为特

色的新诗派。

1.韩愈诗歌的思想内容

韩愈的诗歌有不少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表现个人失

意、抒写悲愤的诗篇。韩愈是个对现实非常关注的作

家,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批评现实政治的诗歌,

如《汴州乱》、《归彭城》等,反映了天灾人祸给人民

造成的苦难。《谢自然诗》、《送灵诗》、《华山女》

等,批评佛老及迷信祸国害民。韩愈性格刚正,几遭贬

谪,又主张“不平则鸣”,因此他的诗歌也多有抒写怨愤

不平之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八月十五夜

赠张功曹》等。韩愈还有些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如

《山石》、《春雪》、《晚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岳阳楼别窦司直》等。

2.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

韩愈的诗歌糅合了李白诗歌壮浪奇幻和杜甫诗歌博

大精深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形成恣肆横放,雄

奇险怪的主体诗风。清乾隆御定的《唐宋诗醇》评论其

诗曰:“壮浪纵恣,摆去束缚,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

茫,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崚嶒,腕力矫变,

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

一家。”叶燮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

雄。”(《原诗》)韩愈曾自言“少小尚奇伟”(《县斋

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所以追求新

奇伟壮是其诗歌审美的基本特征,以至于导向了险怪荒

诞。他的诗歌气势豪壮,笔力纵横,意境阔大而险怪。

常常运用奇特想象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创造出奇异而慌

怪意象,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

岳寺题门楼》等。韩诗语言的突出特点是硬语盘空,苍

劲矫健,也有妥帖流畅的一面但不是主要的。韩愈称赞

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可以说

是他自己的语言特点。他的诗歌还有“以文为诗”的倾

向,有的采用汉赋铺排的手段进行详尽的铺写,有时摈

弃骈偶纯用单句,有时多用议论,有时采用散文的叙述

笔法。这种写法影响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韩

诗追求造语新奇也带来语言生硬与诗意晦涩的弊病;散

文句式或议论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音律美

和形象性。当然,他的一些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也有

语言平易、清丽自然的特点,往往别具一格。

二、孟郊和贾岛

1.孟郊

孟郊仕途坎坷,家境贫寒,因此有些诗歌能够反映

底层人民的生活,对百姓的贫苦充满了同情,如《长安

早春》、《贫女词》、《织妇词》、《寒地百姓吟》、

《吊国殇》、《伤春》等。更多的诗歌是抨击世道的昏

暗、抒写自己的贫寒与愤懑,如《秋怀十五首》、《赠

崔纯亮》、《长安旅情》、《苦寒吟》等。此外,还有

一些描写骨肉亲情的诗歌,如《游子吟》、《结爱》、

《杏伤》等。

孟郊的诗风与韩愈接近,也有奇崛险怪的风格,韩

愈称赞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

士》)。但孟郊的气度和才力不及韩愈,又因仕途坎

坷,家境贫寒创作心态也不一样,所以他的诗歌在奇崛

险怪之中带有幽僻清寒、凄凉苦涩的情调。苏轼所

说“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新唐书·孟郊

传》所说“思苦奇涩”都是对其诗风的评价。孟郊的诗歌

创作以苦吟著称,元好问曾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

后地一诗囚”(《论诗绝句三十首》)。他的诗歌非常

注重字句的锤炼和构思的新奇,言辞洗练精警,意境清

幽峭拔。其诗感情真挚,苏轼说他“诗从肺腑出,出辄

愁肺腑”(《读孟郊诗二首》)。他的诗善于写景,但

多是借景抒情,景物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以寒景冷物

表达愁苦凄凉的心境,《秋怀十五首》是这类诗歌的代

表作品。孟郊有些诗歌写得浅易自然、朴素真淳,如

《游子吟》等,也有轻快明丽之作,如《登科后》

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些正是其

诗广为流传的作品。

2.贾岛

贾岛出身寒微,早年栖身佛门,后还俗,曾任长江

主薄,一生安于寂寞的生活境遇。贾岛与孟郊齐名,均

以苦吟著称,成就不及孟郊。苏轼以“郊寒岛瘦”(《祭

柳子玉文》)评价二人的诗风。其诗题材内容比较狭

窄,多写个人孤寂的生活与情感,以及与朋友的交往。

常常以枯冷萧瑟的景象抒写孤寂凄清的心境。贾岛诗以

五律著称,在描写物象与抒情上都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技

巧,意境凄清而优美。在艺术上最著称的就是苦吟与字

句的推敲琢磨,譬如关于《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

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传说,以及自言“二句三年

得,一吟双泪流”(《送无可上人》诗注),都反映了

他的苦吟和锻炼字句的艺术风貌。所以其诗锤炼出了

象“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

士》)、“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珪》)

那样的佳句,但其诗“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

馁”(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第三节刘禹锡和柳宗元

一、刘禹锡

1.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曾被贬

谪二十余年,所以讽刺批评时政和抒发怨愤之情成为其

诗歌的主要内容。其诗歌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政治讽刺诗,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

玄都观》、《飞鸢操》、《聚蚊谣》等,或托讽禽鸟,

或寄情草;现了对权奸们的讽刺和蔑视,以及自己的坚

定信念和神。

二是咏史怀古诗,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

古》、《乌衣巷》、《石头城》等,在感慨历史的兴亡

盛衰中,寄寓着人生的悲情及对历史的思考。

三是学习民歌的创作,如《竹枝词》、《踏歌

词》、《堤上行》等,或记风土人情,或写劳动生活,

或写男欢女爱。这类诗歌是诗人流放巴山楚水期间的作

品。

2.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除学习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清新自

然、活泼开朗外,其它作品基本上体现了沉雄俊爽、豪

迈昂扬的风格。其诗被白居易誉为“诗豪”(《刘白唱和

集解》)。首先,其诗在悲凉的色彩常常透视着昂扬的

精神,如《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凄凉

地”的长期贬谪中,仍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的诗句,悲凉沉郁中仍见豪放俊爽。《始闻秋

风》本为“悲秋”题材,然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

云睡眼开”,却写得英气勃发,凝聚着诗人的精神气

质。而且语言简捷明快,爽朗清俊,富有哲理与艺术表

现的张力及雄健的气势。其次,其诗歌善用比兴寄托。

其政治讽刺诗常常采用托物兴讽的手法,如《戏赠看花

诸君子》、《再游玄都观》托桃树、桃花以兴讽;《飞

鸢操》、《聚蚊谣》托鸟虫以兴讽。他说张九龄“托讽

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吊张曲江》

序)其实也是自己的手法。其它的诗也多是寄托遥深,

如他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寄寓着对现实的深刻忧思,他的

景物描写中常常含蕴着人生哲理和深沉的情感。因此其

诗既劲健雄放又含蓄蕴藉。此外,其民歌体作品,意境

优美,情思婉转,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既有民歌的朴

素自然又有文人的细腻精巧的特点。从总体上看,他的

七律、七绝成就最高。七律苍劲浑厚,气韵沉雄;七绝

精炼警策,寓意深长。

二、柳宗元

1.柳宗元诗歌的思想内容

柳宗元也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也

曾被长期贬谪,柳诗大部分是被贬期间的作品。其诗大

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关注和反映现实的作品。如《田家》三首是一

组描写农民生活景况的诗歌;《韦道安》歌颂为民除害

的英雄;《笼鹰词》、《咏史》或托物、或咏史以讽刺

现实。这类诗歌现实性强,体现了诗人“辅时及

物”、“利安元元”的思想情怀。

二是抒写悲愤情怀的作品。如《酬杨八庶子喜韩吴

兴与予同迁见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行路难》等。这类诗歌多写于被贬之后,多抒发被贬

的抑郁之情,也体现了其诗歌的基本的艺术风格。

三是山水诗。如《南涧中题》、《江雪》、《渔

翁》等均为名作。这类诗歌寄情山水,在忧苦中抒写着

淡泊的情怀。

2.柳宗元诗歌的艺术成就

柳宗元是古文大家,也是杰出的诗人。柳宗元思想

本于儒家,一方面“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价值观使

他难以忘怀时世,另一方面他的人生遭际又使他想摆脱

现实带来的苦闷,欲借佛道和山水以解脱。因此他的诗

歌既有深沉的忧患,又有淡泊的情怀,并形成了独特的

诗风:悲凉而沉重,淡泊而简古。苏轼说其诗“忧中有

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胡仔《苕溪渔隐丛

话》前集卷十九引),又说其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

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柳宗元的诗

歌善于写景抒情,多以凄冷的景致抒写忧郁之情。经常

使用如“残月”、“枯桐”、“孤舟”、“寒江”、“寒花”、“寒

月”、“寒藻”、“霜露”、“黄叶”“幽谷”等色彩清冷的意

象,也常常出现如“寂寞”、“愁思”、“愁肠”、“别

泪”、“残魂”、“凄凄”等直接表情的词语,创造出了物

境与情意相映相生的凄清哀怨的意境。沈德潜说“柳州

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集》)。

其诗也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如《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中的“惊风”、“密雨”寓托环境的险恶;

《南涧中题》中的“羁禽”、“寒藻”也是相同的手法。此

外,他的山水诗独具特色,虽然也染有凄凉幽怨的色

泽,但还是表现出清新自然、淡泊雅致的艺术风格,而

且构思精巧,语言平实,情致悠闲,意境旷远。苏轼曾

说:“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渊明、子厚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第四节李贺

一、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贺出身皇族,但家族没落生活贫寒。李贺的诗歌

体现了清高与失落,抱负远大与怀才不遇等各种思想情

怀的交织。其诗歌有针砭讽刺现实、关怀民生疾苦的,

如《荣华乐》、《猛虎行》、《吕将军歌》、《老夫采

玉歌》、《感讽》(五首之一)等;有表现抱负、渴望

建功立业,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的,如《南园》

(十三首之五)、《秦光禄北征》、《雁门太守行》、

《马诗》(二十三首之五)等,但更多的则是抒写人生的

痛苦和生命的短暂,发泄愤懑和牢骚,如《秋来》、

《开愁歌》、《浩歌》、《致酒行》等。此外,还有一

些妇女题材的闺怨、恋情诗等。

二、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

1.李贺的诗歌极具个性特征和富有创造力,他继承

了楚辞和李白诗歌的浪漫艺术,也受到乐府民歌的影

响,又开创了一片神奇怪异的艺术境地。李贺诗歌最显

著的艺术特征是幽峭冷艳、奇诡怪诞。晚唐诗人杜牧评

论说:“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

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

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

之。”(《李贺集叙》)准确地概括了其诗的特点。

2.李贺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荒诞怪

异的意象,美妙的神仙世界、恐怖的鬼怪形象,以及种

种奇奇怪怪的物象都被纳入到诗中,在光怪陆离的艺术

境界,表达着他的精神世界。

3.李贺的诗歌在构思与结构上也极具特色,其诗以

想象、联想思维为线索,超越了现实的逻辑性,因而时

空的转移、章法的变换、意象的组合均变幻莫测。因此

后人评论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

者,须细心寻绎始见。”(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

长吉集》)

4.李贺诗歌的语言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十分注

重词汇的感情色彩和物象色彩的使用,常

常“泣”、“啼”、“病”、“冷”、“瘦”和“寒绿”、“愁

红”、“冷光”、“鬼灯”、“酸风”等词语,冷艳凄楚的色彩

体现着他怪诞的审美取向和力求奇峭的艺术追求。其诗

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夸张、渲染、拟人等手法,来

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在中唐诗坛上李贺是个标新立异

的作家,但由于过于追求新奇怪异,也有诗意晦涩、神

秘难解的缺点。

第七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一、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

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

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

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因此

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以反映

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

动便应运而生。

新乐府运动又是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

基础上而兴起的,它远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

义传统,近取杜甫、元结、顾况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但更重要还

是这一作家群体的共同的理论追求和创作实践,才使之

成为中唐诗坛上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主要是由白居易提出的,

《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等是其重要的

诗论著作。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

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他提出“文

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

作”(《新乐府序》),关注民生疾苦:“唯歌生民

病”(《寄唐生》)。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提出了诗歌要有“补

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的作用,强调

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

要干预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

性和通俗化。他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

义”(《与元九书》),要求形式和内容统一,形式为

内容服务,反对单纯追求形式。诗歌创作“不求宫律

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尚质抑淫,着诚去

伪”(《策林》),反对淫靡华伪,倡导核实率真、通

俗质朴的诗风。

第二节白居易

一、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的生平以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为界,分前后两

期。

前期(44岁前):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中等地,

后“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历任周至尉、左拾遗、京兆

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等职。此间他思想以儒家

的仁政、民本思想和“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为主。他的

《策林》和讽喻诗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思想。

后期(44岁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先后

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文宗先后任过太子宾客、

河南尹、刑部尚书等职。此间他选择了亦仕亦隐的道

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明哲保身及

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

诗。

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讽谕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讽

谕诗是其前期“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也是其诗歌理论

的具体实践。这些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反映了民生疾

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如《观刈

麦》、《轻肥》、《买花》、《杜陵叟》、《卖炭翁》

等。这些诗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人物事件具有真实性和

典型性,主题明确而集中,多一篇咏一事。善于运用外

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叙事与议论

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情感、深化主题。这类诗

歌大多是直叙其事,体现了平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

风。

2.感伤诗。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

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品,是唐代

长篇叙事诗的杰作。《长恨歌》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爱情悲剧故事。前半部分以写实的手法讽刺了唐玄宗的

荒淫误国,后半部分以虚构的手法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

的刻骨思念。《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悲惨命运,并抒

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和悲愤。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

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

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

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闲适诗和杂律诗。二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

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唱和之

作。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逊于前两类,但其中也有些

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

吟》、《钱塘湖春行》等,艺术价值较高。

总体上说,白居易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贴近现实,

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艺术上体现了通俗晓

畅、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即使是《长恨歌》和《琵琶

行》这样巧于琢磨的诗篇,也还是“童子解吟《长恨》

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

易》)。

[作品讲读]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诗篇,是一首抒情

性恨浓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当

时,白居易正任周至县尉,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

仙游寺,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有感而作此诗。诗歌

主要是根据唐玄宗、杨贵妃的传说故事为题材,描写二

人的爱情悲剧,委婉地讽刺和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和杨贵妃的恃宠致乱,同时也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寄予了

同情。

2.全诗大致可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东望

都门信马归”,写玄宗荒淫误国,杨妃恃娇邀宠,终导

致安史之乱,意在讽刺和批判。第二部分从“归来池苑

皆依旧”至最后,写回京后玄宗对杨妃的相思,并描写

了幻境中的杨妃,意在歌颂和同情。

3.此诗基本上采用了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

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前半部重在写实,描写了玄宗重色

轻国、杨妃恃宠惑主导致安史之乱,以及玄宗出逃、杨

妃死于军中与玄宗在蜀和归京的过程。基本上是对历史

事实的叙述,当然也有想象性的描写和抒情。后半部重

在虚构,先写回京后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貌似写实,

其实也是作者的虚构生发。然后转入方士的致幻,引出

幻境中杨妃的百般情态的细腻描写和思念之情。最后

以“长恨”点明题旨。

4.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它以叙事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基本手

段,以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气氛,浓烈的抒情贯穿于

叙事的全过程。其叙事描写有细腻处,有简略处。如前

半部开始对杨妃的丽质娇态和赐浴侍宴,以及幻境中杨

妃的百般情态等,都有极为细致的叙写。而对玄宗逃

难、马嵬事变、杨妃之死的叙写则比较简略。总的说来

诗歌的叙事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腻,情节也比较曲

折。其写景随着叙事而间出,或点染,或渲染,但都与

情相谐,或以情入景,或以景衬情。其抒情的艺术相当

高超,善于叙事传情,善于以景物和环境的描写衬托情

感,也有直接的抒情,使全诗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而

且感情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此外,诗歌充分发挥了乐

府七言歌行体的语言形式特点,语言明丽晓畅,精确生

动;音节和谐流畅,婉转自然,造成了优美的艺术境

界。高超的艺术表现使全诗显得回环往复,流利婉转,

声情并茂,摇曳多姿,极富艺术感慨力。

第四节新乐府运动的其它参加者

一、元结和顾况

元结、顾况是元稹、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

驱。他们在对新乐府运动的诗歌理论和实践都有所贡

献。他们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主张继承国风和汉魏乐

府的创作精神。元结的《系乐府》12首、《舂陵

行》、《贼退示官吏》;顾况的《囝》、《弃妇词》

等,都是较好的作品。

二、张籍和王建

张籍和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新乐府创作的诗

人,世称“张王乐府”。张籍的乐府诗取材广泛,以俗言

写俗事,然能够深入浅出,也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王

安石称赞其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题张司业集》)。《野老歌》、《征妇怨》、

《节妇吟》都是比较著名的作品。王建的乐府诗风格与

张籍相近,然取材更为广泛,在通俗浅易之中笔法更细

致,显得更含蓄婉曲,心理刻画也更细腻。《水夫

谣》、《田家行》、《送衣曲》等都是较好的好作品。

他们的诗歌对取向质实通俗的新乐府创作有一定的贡

献,对元稹、白居易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同是倡导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人物,文

学主张也基本相同。元稹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的贡献

者之一,他的《乐府古题序》、《进诗状》、《唐故检

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等,都是其重要诗论著作。

元稹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乐府诗和艳情诗、悼亡诗

上。其乐府诗关注现实和民生,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有相

当的深度和广度,也具有比较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田家词》、《织妇词》是其乐府诗中反映现实的代表

作品。《连昌宫词》也是其著名作品,是受白居易《长

恨歌》启发而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元稹的乐府诗善于

以铺排手法叙事,善于以浓墨重彩刻画人物、渲染气

氛,善于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连昌宫词》是这

方面的代表作。《旧唐书·元稹传》说元稹“善状咏风态

物色”;陆时雍说“微之多深着色,乐天多浅着趣”。其

艳情诗的主要作品有《春晓》、《离思五首》、《会真

诗十三韵》等。其悼亡诗的代表作是《遣悲怀三首》、

《江陵三梦》。这类作品描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思,感

情缠绵,颇有动人之处。艺术上也比较精巧,有比兴的

运用,有工整的属对。浅易平实的语言风格对律诗的通

俗化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说元稹的诗歌的艺术成就不

如白居易。

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第一节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安史之乱以后盛唐的气

象已衰败,社会潜伏着各种政治矛盾和危机,德宗、宪

宗时,社会出现所谓的中兴气象,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

决。因此一部分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官吏,从巩固唐王

朝的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德宗贞元、宪宗元和时

期象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人主张政

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恢复孔孟儒学

的道统与文学的“文以明道”,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改革和

文学革新的基本倾向。

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骈文的产生本来是文学审

美观念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进步,也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

作品,但骈文的创作逐渐走向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

思想空虚,内容浮泛。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反

对骈文,如梁朝的裴子野、北齐的颜之推。至初唐以降

不断有人提倡古文,陈子昂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天宝

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相继而

起,提倡儒学道统和文章复古。这都为韩、柳所倡导的

古文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韩、柳的理论和实践。韩愈、柳宗元在前人的基

础上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主张,他们主张“文以明

道”、道文并重;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贵在创新;重视

道德修养与文章的关系。而且他们以其丰富的创作,确

立了“古文”的写作规范,开拓了“古文”的应用范围,丰

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韩、柳在理论上为

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为“古文”的写作树立了

典范,对古文运动的崛起有领袖之功。

二、古文和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念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古文”概念的明确

提出是盛唐的萧颖士和中唐的韩愈。所谓“古文”是指先

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唐人学习这种散

文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散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

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

运动。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

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

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

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

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

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

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反因

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

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

革新的文学运动。

第二节韩愈的散文

一、韩愈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韩愈的散文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文章大体

上可分为论说文、记叙文、抒情文三大类:

1.论说文。其论说文有哲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

论文。哲学论文主要是宣扬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原

道》、《原性》、《原人》等,体现了他的道统观念。

政论散文主要是针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作,如《原

毁》、《师说》、《进学解》、《论佛骨表》、《讳

辩》、《诤臣论》等,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思考。文学论

文主要是针对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问题,所写的书、

序之类的文章,如《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

《送孟东野序》等,体现了他的文学思想。

2.记叙文。其记叙文主要有传记文和碑志文,如

《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

等,这类作品叙事状物生动形象,也常杂以议论抒情,

笔法灵活自如。此外还有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等,也写得情真意切,极为生动感

人。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成就最卓著的散文大家,他的

文章众体兼擅,汲取了前代散文的艺术营养,又富有创

造力和表现力。其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韩愈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

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的特点。皇甫湜说他:“茹

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韩文

公墓铭》)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

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韩文的风格来自他的

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

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此外,韩

愈还有奇崛排奡和文从字顺的特点。

2.韩愈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说理、叙事、言

情上,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偏用,却也常有交融。其

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

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

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传后叙》

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其抒情文感情真挚,抒写委婉,如

《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

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祭文中千年

绝调”。

3.韩愈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艺术上。

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

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

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他的

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

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

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

言。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屈聱

牙”、“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

怜”、“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等。他的

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常常有意运用

一些骈文的句法。

[作品讲读]

一、韩愈《进学解》

1.《进学解》作于元和八年(813),时韩愈任国

子博士。“解”是一种文体,明徐师曾《文体明辨》

说:“解者,释也,因人有疑而解释之。……其文以辩释

疑惑、解剥纷难为主,与论、说、议、辩,盖相通

焉。”此文实际上是以“进学”为题,来抒写怀才不遇的

牢骚和朝廷用人不公的愤慨,也含蕴着对自己数黜遭际

的愤愤不平。

2.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正面向学生

劝学。第二段写学生的辩驳。第三段写先生的自我解

嘲。

3.《进学解》的艺术特点:

(1)文章在形式和旨意上都受到了西汉东方朔《答

客难》和扬雄《解嘲》的影响,文章把“答客难”与“解

嘲”统一在一起,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牢骚以及对朝廷用

人不公的愤慨,而对“进学”的解说反倒成了一个引子。

所以文章的主旨是抒写牢骚和不平,体现了作者“不平

则鸣”的创作原则。但是文章并无特别激愤之词,而是

在问答议论中流露出来的,体现了其构思和立意的巧妙

和新颖,既有借鉴而又不落俗套。

(2)文章采用了设论辩难的形式,先由先生正面提

出立论,即“进学”的问题,勉励学生要“业精于勤,荒

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专心学业定会被录用,而

不要担心有司的不明和不公。庄重堂皇的说教,为学生

的反驳而设的。下一段自然转入学生的辩驳问难,先从

四个方面叙述了先生学业精勤、劳心于儒、文章闳肆、

为人完美,然后陡然一转,极写先生遭际的坎坷和生活

的窘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嘲讽

了先生的追求,也否定了先生“进学”的立论。最后是先

生的作答,表达了安分自守、随遇而安的态度。实际上

这是作者的自我解嘲,其中自然隐含着对统治者的讥讽

和不满。文章以假托虚设的形式而展开,实际上是以议

论和抒愤为中心,是一篇亦庄亦谐的妙文。

(3)文章的风格宏博恣肆,浑浩流转,确如皇甫湜

所言:“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

校。”(《韩文公墓铭》)。在语言的形式和技巧上,

汲取了赋体文学的营养,多用铺排、对偶、夸饰、张扬

的手段,形成了骈散兼行、整饬而又流畅的特点。字词

精练准确,生动鲜明,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因而文章

的许多词语至今仍被我们所运用,如“细大不捐”、“含

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

收并蓄”等等,都已成为成语,说明了其语言的生命

力。

第二节柳宗元的散文

一、柳宗元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1.论说文。其论说文主要有哲学和政论两类。其哲

学论文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和批判神学迷

信的思想。代表作品有《天说》、《天对》、《贞符》

等。其政论文多是针对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而发,如其代

表作《封建论》,论述了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的历史必然

性。其它如《桐叶封弟辩》、《六逆论》、《晋文公问

守原议》等也是名篇。

2.寓言小品。其寓言小品主要是批评和讽刺政治的

腐朽和人情世态,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如《三诫》、

《蝜蝂传》、《罴说》均为名篇。

3.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这

些作品借描写山水景物,抒写自己的悲愤抑郁之情。

4.此外,柳宗元还有传记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

等,如《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等。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1.柳宗元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雄深雅健,精

警犀利,简古峭拔的特点。韩愈说他“雄深雅健,似司

马子长”(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林云铭

说他“笔笔锋刃,无坚不摧”(《古文析义》)。柳宗元

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刻和感情的深沉,形成了其散文独

有的艺术风格。

2.柳宗元的散文众体兼擅,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首先,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构思新颖。柳宗元本人

是政治改革家,思想深刻而新颖,因此他的散文总体是

体现了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的特点。他的政论、传记、

寓言、山水都能看到这一特点。譬如他的寓言《三诫》

等都是寓意深远、哲理性很强的作品,山水游记也都是

构思精巧新颖的佳作。其次,柳宗元的各体文章都有独

到的艺术成就。其论说文思想深刻,论证充分,分析透

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寓言大多构思精巧,语言简

洁,形象完整,故事生动,笔锋犀利,寓意深长,耐人

琢磨,具有深刻而精警的独特风格。他的寓言创作使先

秦寓言从哲学的依附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文体,

为寓言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山水游记的艺

术和审美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

表,这些作品在美丽的自然景物描写中透入了作者的悲

凉凄婉之情,体现了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

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采用动静声色等多种角度加以细

腻工致的描绘,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漱涤万物,牢笼百

态”(《愚溪诗序》)。作品常常运用象征、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作者也常常置身景中直

接议论,借眼前景抒胸中气。文章语言精练而秀美,琢

磨而不留痕迹,句式参差错落极富变化。因此柳宗元被

后人誉为“游记之祖”。

[作品讲读]

一、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本文是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组文《永州八记》

的第四篇,组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本文是

《永州八记》中写得最为精美的一篇,文章以区区二百

字的篇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

2.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当然是在于独具匠心的写

景,不仅绘声绘色,描写如画,而且贯注了作者的心境

与情怀,可谓是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

界。

首先,本文的构思精巧而极有层次感,先交代寻觅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接着描绘了三个画面:小石潭及其

周围的景致;潭中游鱼戏水;潭西南溪水岸势。然后写

作者自己置身寂寥凄寒景中的心境,最后附记同游者。

全文构思以游踪为线索,以写景为重心,而写景有近

景,有远景,有特写,

其次,写景状物,体察入微,描写如画。描写小潭

之石,以极其节俭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它

的千姿百态,而对青树翠蔓的描绘也十分生动形象,翠

蔓象网络一样蒙在青树之上,摇晃缀下,参差不齐,随

风飘动,既描写了色彩,也表现了形态。描写潭中游

鱼,先以映衬的手法,用鱼“空游无所依”和“影布石

上”写水之清,再从静、动的视角描写鱼悠闲和活泼的

姿态,而且形神兼出,当然也透视着作者的情趣。而对

潭西南溪水岸势的描写:“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比

喻形容也非常生动形象。

第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中国古代诗文很少有

单纯的写景,多是含蕴着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和作者

的心态和人生精神,本文也是如此。作者写小石潭,换

景移情,都是带着不同的情感来描写的,如文章的开始

见竹林闻水声,是“心乐之”;写潭中游鱼戏水,“似与

游者相乐”;写竹树寂寥,凄神寒骨,分不清是写物还

是写人,完全是进入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先喜而后忧,

景随情变,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第九章晚唐诗文

第一节杜牧

一、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牧与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是晚唐诗坛上成就

最高的作家。杜牧的诗歌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反映

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诗歌,如《感怀诗》、《郡斋独

酌》、《河湟》、《早雁》等,或感怀时事、忧虑朝

政,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一类是咏史怀古

诗,《赤壁》、《登乐游园》、《过华清官三绝句》、

《过勤政楼》等,或抒写对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

或借题发挥讽刺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

识。这类诗往往将咏史怀古与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一

类是写景抒情诗,如《泊秦淮》、《江南春》、《山

行》、《清明》等,大多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以抒

发对历史或现实的感慨。

二、杜牧诗歌的艺术特点

1.杜牧的诗歌创作注重思想内容而又不轻视艺术形

式,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

卫”(《答庄充书》),因此他的诗歌基本上体现了自

己的创作追求:“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

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其诗

意蕴深厚、寄慨深沉,艺术上虽不刻意雕琢而能致高

远。杜牧的诗歌风格既有俊爽豪宕、峭拔劲健的一面,

又有清丽婉曲、含蓄隽永的一面。清刘熙载说其诗“雄

姿英发”(《艺概·诗概》)。明杨慎说:“宋人评其诗

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拗峭,以矫时

弊。”(《生庵诗话》)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雄俊爽和韩

愈的拗峭挺拔,又糅合了婉曲含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

风格。

2.杜牧的诗歌语言凝练隽永,立意高远拔俗。在艺

术手法上常常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交融在一

起,尤其善于抒情。其反映现实的诗歌常常是在叙事写

景之中抒发深沉的感慨,其咏史怀古诗常常是在述古抒

情中夹杂着精警的议论,其写景诗常常是借景抒情。其

诗叙事简洁概括,写景含情寓意,抒情深沉婉曲,议论

精警拔俗。其诗也常常采用比兴、寄托与暗示、暗喻的

手法,给人以寓意含蓄、意在言外的感觉,耐人回味与

琢磨。他的诗歌由于内蕴充实、手法高妙,因此许多诗

篇被后人传诵。

3.杜牧古体、近体兼擅,且均有佳制,然尤擅七

律、七绝。尤其是七绝的咏史怀古和写景抒情诗,倍受

后人推崇。

[作品讲读]

一、杜牧《泊秦淮》

1.《泊秦淮》是杜牧的一首著名的写景寄慨诗。金

陵(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穿过城中,两岸酒家林

立,是贵族富豪们宴游享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触

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慨深沉的千古绝唱。

2.诗歌的首句是写景,严羽《沧浪诗话》称“发句

好,尤难得”。此句好在意象和动词的运用,短短七字

却写了四种意象:“烟”、“水”、“月”、“沙”,而且运用

了两个“笼”字把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

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白沙的景象,为全诗创造了冷

寂凄清的气氛。第二句才点出了诗人的写景和活动的时

间和地点,“夜”点明时间,“秦淮”和“酒家”点出地点。

而且“夜泊秦淮”紧扣题目,“近酒家”又起到引起下文的

作用。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出的议

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实际上是谴责那

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

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

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寄

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景和寄慨以都采

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

钩连上下文的作用。诗歌并无刻意的雕饰,似自然成

章,然而又显得精巧别致。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当然是

写景和抒情,其写景善于巧妙地组合意象,不仅描摹如

画,而且渲染了气氛;其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

了议论和叙述的手法,依靠曲婉的寄托、暗示而传达出

来,所以造成了深沉婉曲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寓意含

蓄、意在言外的感觉,耐人回味与琢磨。此外,诗歌的

语言也明显地体现了诗人自己的追求:“不务奇丽,不

涉习俗。”(《献诗启》)

第二节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是晚唐诗坛上成就

最高的作家。李商隐的诗歌题材广泛,主要可分为以下

几类:一类是政治诗,如五古长篇巨制《行次西郊作一

百韵》,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其政治见解;其它如

《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韩碑》等,

或批判现实政治,或忧国伤时,体现了他思想中的儒家

的用世精神和忧患精神。一类是感怀诗,如《安定城

楼》、《登乐游原》、《锦瑟》等,多抒写身世之悲、

命运之慨。其咏物诗如《蝉》、《流莺》、《高松》、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等,多是借咏物以抒怀寄

慨。一类是咏史诗,如《隋宫》、《贾生》、《马

嵬》、《瑶池》等都是名篇,或借古以讽今,或托古以

抒怀。一类是爱情诗,多以“无题”为题,如“相见时难

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

有《夜雨寄北》、《春雨》等也是名篇,这类诗除写爱

情之外,有的还别有寓托。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李商隐的诗歌既善于吸取前人的成果,又能开拓

创新。他远绍诗、骚的比兴艺术,近取杜甫诗律精严和

李贺瑰丽奇诡的特点,又融合了阮籍诗歌的旨意遥深和

齐梁诗歌的绮丽华艳,形成了深情婉曲、绮丽精工的主

体诗风。清人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

杜、昌黎、义山。”(《西昆发微序》)李商隐的确是

唐代最具创造力的诗人之一。

2.李商隐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寄托遥深而措辞

婉曲。清人叶燮评其七绝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

措辞婉,可空百代。”(《原诗》)其实不止是七绝,

其它的也多是如此。其诗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

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

艺术特点。甚至造成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和曲折复杂的

内涵,使后人难以准确地解读,金人元好问就曾感叹

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三

十首》)。其诗好用典使事,神话传说、历史史实、文

学典故,在他的笔下无不得心应手地运用,或正用,或

反用,或活用,用法灵活多变,常常翻新出奇。这种用

法可造成语意浓缩的效果,但用典过多过偏,也有诗意

晦涩的弊病。此外,其诗讲究字句的锤炼,语言精练华

美、深曲委婉,音韵和谐,对仗精工。但也有少数诗歌

写得用语浅近、质朴自然,如《登乐游原》、《夜雨寄

北》等。

3.李商隐的诗歌各体均有佳篇,尤工七律和七绝。

其七律学习杜甫而得其境界的浑融和诗律的精严,但诗

法更为工致细密,其“无题”诗就是典范的作品;其七绝

寄托遥深,婉曲精丽,耐人寻绎,堪称晚唐绝唱。李商

隐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宋初西昆诗派

以及婉约词的艺术风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节晚唐后期诗歌

晚唐后期的诗歌创作处于衰微的阶段。诗歌的题材

和创作倾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了新乐府运动

的现实主义精神,继续创作着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

疾苦和社会乱离的作品。如皮日休早期创作的《正乐府

十篇》、《三羞诗》、《橡媪叹》;聂夷中的《咏田

家》、《田家》;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

叟》、《再经胡城县》。他们的诗歌虽然有的并不采用

乐府的形式,但与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精神是一致的。风

格质朴,语言通俗,但艺术上较为粗糙。一类是表现隐

逸闲适情怀、爱情闺阁生活的作品。如皮日休和陆龟蒙

的唱和之作,多是吟诵风月、摹写山水和表现个人日常

生活的作品,二人的作品辑为《松陵唱和集》。温庭

筠、韩偓以写情爱闺阁题材而著名,司空图主要描写隐

逸的闲情。这类作品反映了政治衰败下的文人诗歌的题

材取向和思想精神,在艺术上注重表现形式,具有较高

的艺术性。

第四节晚唐的小品文

晚唐的古文创作处于衰落的趋势,只有杜牧、刘蜕

等少数作家继续着散体文的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骈文的创作再度抬头,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

段成式等人都曾致力于骈文的创作。但是,晚唐的散文

唯有小品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

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著名

的作家主要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皮日休的代表

作有《读司马法》、《鹿门隐书》、《十原》等;陆龟

蒙的有名作品有《野庙碑》、《记稻鼠》等;罗隐重要

作品有《英雄之言》、《辨害》、《越妇言》等。这些

作品都表现了比较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文章短小精

悍,笔锋犀利,感情强烈。

第十章唐代传奇

第一节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1.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

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

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

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

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

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

作阶段。

2.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

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

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唐代各

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

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

的文学渊源。

3.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唐

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

渡。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

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

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

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

现。如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

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

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

等。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

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

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事情。虽然

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儒的《玄怪

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鉶的《传奇》等,但

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

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

的作品。

第二节唐传奇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数量

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

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

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

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

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还有政治历史

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

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

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

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

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

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

等。

二、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首先,唐传

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

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

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

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

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

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

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

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而且在

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此外,唐

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

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

第十一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词的产生与发展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当时一

般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后也有“乐府”、“诗

余”、“歌曲”、“长短句”等称呼。它初起于民间,后经

文人模仿创作逐渐规范,形式和艺术渐趋成熟。词是依

据固定的曲谱而填写的歌词,通常分为上下片,也有不

分片或三、四段的,句式长短不齐,也有平仄、押韵等

格律的要求。

词的产生与音乐发展的关系。隋唐时,西北各少数

民族和西域各国音乐大量传入内地,产生了“杂胡夷里

巷之曲”的“燕乐”,“燕乐”是雅乐之外的俗乐的统称。

依燕乐曲谱填的歌词,就是“词”。词的发展与都市经济

发展的关系。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娱乐的需要,秦楼

楚馆,歌女伶工发展很快,促进了词的发展。词首先起

于民间,继而纳入了文人的创作范围,推进了词的发

展。在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许多民间词的作品,也有部

分文人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历史的发展进程。唐

五代民间曲子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作品风格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文人词产

生于盛唐以后,传为李白作有《菩萨蛮》、《忆秦

娥》,中唐时期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

禹锡等都写过词,可见写词的风气已开始形成。文人填

词风气至晚唐五代更加普遍,并出现了象温庭筠、韦

庄、冯延巳、李璟、李煜那样的著名词人。至此词的创

作也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地步。

第二节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一、温庭筠和韦庄

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人,今

存词有七十余首。其词题材比较狭窄,多以妇女生活为

题材,大多是写宫女的宫怨、少妇的闺丑、思妇的青

丝、歌伎的生活等等。其词的境界与格调都不高,但艺

术上的造诣很高,正如刘熙载所说“温飞卿词精妙绝

人,然类不出乎绮怨”(《艺概·词曲概》)。其词虽然

也有清新自然和境界开阔的作品,但总体上看香软秾

艳、细腻绵密、委婉含蓄是其基本的艺术风格。其词辞

藻华丽,色彩鲜明,善于写景状物,善于描摹人物的容

貌、服饰、情态,并以此来表现或暗示人物的心境、情

思,很少直接抒情。其词也常常运用比兴、象征、暗

示、烘托等手法,使艺术表现更加曲婉含蓄。其词也工

于词律,讲究平仄,声律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温庭

筠的创作在词境和词艺的探索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对五

代词及宋词的婉约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的词在题材内

容上除描写女性生活和男欢女爱外,尚有抒发个人情怀

的作品,多是抒写离愁别绪、沦落失意、漂泊之苦等。

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相近的地方,都有委婉含蓄、

轻柔艳丽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温词尚雕饰,秾艳

而绵密,韦词不尚雕饰,比较清朗疏淡。王国维以“画

屏金鹧鸪”和“弦上黄莺语”(《人间词话》),来分别

形容温词的秾艳和韦词的清丽。韦词常常运用清朗疏淡

的白描笔法写景、抒情和刻画人物的心理,因而形成了

比较清丽自然的主体风格,并能取得了“似直而纡,似

达而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

名。《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

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

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

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其词的内容主

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

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

然,境界高远。

第三节李煜和南唐词

一、李煜

1.李煜词的思想内容

李煜的词以开宝8年(975)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生活、男女情爱的题材为主,也

有一些抒发离愁别恨的作品。如《浣溪沙》(红日已

高)、《玉楼春》(晓妆初了)、《清平乐》(别来春

半)等。在内容题材上仍受南朝宫体诗和花间词的影

响,但却是他内心世界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后期词以抒

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如《乌夜啼》(无言独

上)、《虞美人》(春花秋月)、《浪淘沙令》(帘外

雨潺潺)等,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颇具艺术感染

力。

2.李煜是唐五代最杰出的词人,他的艺术成就是多

方面的:

首先,李煜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李煜词之所以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自然是在于

真情实感。无论是前期宫廷生活,还是后期的亡国经

历,都能毫无造作地、天然本色地呈现在他的笔下。尤

其是后期的词作,将人生悲剧的感悟和沉痛的情感体验

一泻无遗,它深深地触动了人们心灵,引起了普遍的共

鸣。

其次,李煜率性任真的个性,使他的词显示了天然

本色的艺术品格。李煜词一洗花间词的浓艳华丽,不用

典,不藻饰,甚至以俚俗的口语入词,轻浅通俗而又精

练传神,体现了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他善于运用白描

的手段摹景写物以及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情

态。

第三,在抒情艺术上,他善于采用景中寓情的手

法,把抽象的情思融化到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也善于直抒胸臆的手法,把心底的苦痛悲哀

直接地宣泄出来,造成直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还善于运

用对比、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提高抒情的表现

力。此外,李煜的词由描写宫廷、女性生活到抒写人生

的感悟与悲痛,在题材、境界上也有所开拓。他的词突

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而

且境界也比较深沉阔大。正如王国维所论:“词至李后

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

词。”(《人间词话》)

二、冯延巳

冯延巳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主要是描写女性的闲愁相

思和写景抒情。《谒金门》(风乍起)、《鹊踏枝》

(谁道闲晴)、《归自谣》(寒山碧)等,都是较有名

的作品。他的词在风格上不似温庭筠的秾艳,而近韦庄

的清丽。他对于人物的表现不再注重外在的形象描写,

而是侧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或以人物的行为细节

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或直接描写人物的心境。

他的词意境清丽而幽雅,词约而意丰,抒情委婉而含

蓄。他的发展了自温庭筠以来的婉约词艺术,影响了后

来的晏殊、欧阳修等词人。

VIP会员解锁查看该资料

终身vip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