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之美的常用题材。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关于春夏秋冬的诗词诗句整理:
春季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及时,以及对万物生长的默默滋养。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寻芳的喜悦,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与欣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西湖边生机勃勃的景象。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诗中描绘了早春时节,竹林外桃花初绽,江水回暖,鸭子嬉戏,以及蒌蒿满地、芦芽初长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宋祁《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 此句以绿杨、红杏为春色之代表,展现了春日里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欢乐短暂的感慨。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诗人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江南春景,莺啼声声,绿红相映,水乡山城,酒旗飘动,以及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的寺庙楼台,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春色图。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春风中的柳树比作碧玉装扮的少女,万条柳丝如同她的秀发,赞美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节选):“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 虽然此句主要写的是春寒料峭的景致,但通过“淡烟流水画屏幽”的描绘,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特有的那份清新与雅致。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这首词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西塞山前的美景,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渔人披蓑戴笠,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
夏季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展现了夏日西湖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象,色彩鲜明,引人入胜。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通过夏夜的清风、明月、惊鹊、鸣蝉、稻香和蛙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夏夜田园图。
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描绘了夏日绿树成荫、楼台倒影、微风送香的宜人景象。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通过描绘夏日突如其来的暴雨和迅速消散的过程,展现了自然界变化莫测的壮丽景象。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诗中描绘了初夏午后的一场午睡,以及醒来后悠闲看儿童嬉戏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宁静之美。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节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诗中描绘了夏日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一家老小各得其乐,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温馨之感。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以小见大,通过描绘泉眼、树荫、小荷和蜻蜓等细节,展现了夏日池塘的清新与生机。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梅子金黄、杏子肥硕、麦花雪白、菜花稀疏,日长人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展现了夏天的宁静与生机。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继续前文的描写,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抬头望见天边稀疏的星星,忽闻山前传来细雨声。在寻找旧时茅店的过程中,路转溪桥,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充满了惊喜与惬意。
秋季
王勃《滕王阁序》(节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这两句诗以其绝美的意境,成为描绘秋日景象的经典之作。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热爱,认为秋天并不寂寥,反而胜过春天。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通过描绘秋日枫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描绘了秋日雨后山林的清新与宁静,明月照松林,清泉流石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节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此句描绘了边塞秋日的独特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国情怀的深思。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诗中描绘了秋夜枫桥边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愁眠人,以及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意境。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节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虽然此句主要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和哀愁,但“春花秋月”作为时间的象征,也展现了秋季特有的美丽与哀愁交织的复杂情感。
马致远《天净沙·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元曲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孤独感。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节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这段文字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滕王阁周围的景色,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相映成趣,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则增添了几分动感和哀愁。
冬季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描绘了冬日江面上一片寂静、孤舟独钓的冷清景象,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国冬日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好联想。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赞美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高洁品质,以及它所带来的淡淡清香。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诗中通过描绘冬日里围炉煮酒、邀请友人品饮的情景,展现了温馨和谐的冬日生活氛围。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此诗虽写于冬日,但更多的是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体衰,仍心系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风雨之夜,铁马冰河入梦,更添几分悲壮与豪迈。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续):“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继续描绘了冬日大雪纷飞的景象,以及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只留下马蹄的印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诗中描绘了冬日傍晚山村的景象,日暮、苍山、白屋、柴门、犬吠和风雪中的归人,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寒意的冬日画面。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 诗中描绘了冬日夜晚对雪的场景,风惊竹动、雪满山头、深巷寂静、广庭积素,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 这首词以残雪、冷画屏、落梅、横笛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清冷孤寂的冬夜景象,月胧明时分更添几分寒意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