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十四桥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关于二十四桥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二十四麻桥。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载,唐代扬州城内水系发达,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等二十四座桥梁,后因水道逐渐淤塞而消失。到了宋代,只剩下小市、广济、开明等几座桥。如今,只剩下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原桥已不复存在。
另一种说法是桥名为“二十四”,也称念四桥。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二十四桥即吴桥砖家,又名红药桥,位于熙春台后。红药桥的名字源自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吴桥砖家位于扬州西郊。梁羽生在《鸣镝风云录》中采用了这一说法,描述的扬州竹西巷谷啸风家就在此桥附近。
扬州最近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和望春楼四部分。石拱桥形如玉带,长24米,宽2.4米,两侧有24根玉石栏杆。这一新建景区似乎是采用了“二十四”桥名的说法。
十二连环坞
浙南凤尾帮的老巢,分为十二连环坞分舵、分水关和内三堂。十二连环坞深处极为隐秘,即使是帮中之人,非直接在主舵效力者也难以进入。凤尾帮龙头帮主“天南逸叟”武维扬故意让他的手下对十二连环坞保持一种神秘感和向往,以减少叛离的心思。凤尾帮以十二连环坞为巢穴,水陆两路,层层设防,以守为攻,力图消灭天下武林强敌,称霸江湖。
十二连环坞的核心部分位于雁荡山的铁佛寺。寺内有一间石屋,设有十二个窗扇,每个窗扇下都有座位,座位前有一套文具。每个窗扇上都有特殊的装置,木窗上有一个八寸高、一尺宽的方孔,方孔两侧分别是带有颜色的灯和一排四寸大的各色旗子,这些设备用于传递信号,与飞箭传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石屋管理着十二处分舵的谍报,每扇窗孔负责一处分舵。除了色灯、色纸传递信息外,还养有十二笼信鸽,均经过严格训练。十二分舵也同样养有一笼信鸽,用于情报交流。
从十二连环坞到分水关再到帮主所在的总舵内三堂,有很长一段水路,沿途设有巧妙的机关,使人如入迷宫。
内三堂是凤尾帮的法规和机要的总舵,包括天凤堂、青鸾堂和金雕堂,外人无法进入。每年各地分舵都要朝拜一次龙头总舵,大开内三堂。但朝拜的数百人中,无人能分辨出主坛和内三堂的确切位置,因为一进入浙南,就会被总舵故意布置的迷阵所迷惑。凤尾帮帮主武维扬故弄玄虚,不仅愚弄手下,也让外人感到神秘莫测,不敢轻易闯入。(见郑证因《鹰爪王》)
翠微峰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翠微峰有二说,一说谓翠微古道。据《西湖梦寻》记载,宋时杭州城内湖光山色,有断桥、苏堤、白堤、雷峰塔、孤山、灵隐等著名景点,后因战乱逐渐荒废。至今仅存苏堤、白堤等少数景点。现在西湖景区经过修复和保护,重现了往日的风采,其中,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景点更是游人如织。
一说峰名“翠微”,或称翠微峰、碧峰。据《西湖志》记载:“翠微峰在西湖之西,一名碧峰,以山色苍翠,云雾缭绕而得名。”翠微峰之名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曾在此峰下筑居,名为“东坡草堂”。(见《东坡志林》)
杭州西湖近年来加强了翠微峰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它由碧波荡漾的西湖水、翠绿的山峰及古朴的亭台楼阁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峰高耸入云,山间小径蜿蜒曲折,沿途可见二十四节气的石刻,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理解。看来,这一新建景区是采用峰名“翠微”之说了。
天目山
浙北天目派的总舵,分东西两峰,东峰为天目本峰,西峰为天目别峰。天目山山势险峻,即便是该派的弟子,未经允许也不得擅自进入。天目派掌门“苍松道长”李青莲特意使他门下的弟子对天目山,始终抱有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以免心生异志。天目派以天目山为根据地,山中设下重重机关,以防外敌入侵,以守为攻,以维护武林的和平。
天目山的核心部分位于东峰的天目寺。其中,建有一石屋,内开东西两门,门前一溜长案,每一个门前是一人的座位,每人所占据的案前,是一套文具。在每一个门上均有奇特的装置,木门上有一个六寸高、八寸宽的方孔,方孔两旁,左边安着一只四寸高、三寸宽的带色的灯,是色纸糊的,有可以转动的木架托着,不用时只在方孔内,贴在方孔旁。用时一拉动,就可以推到方孔外,内里可以燃起油灯;那右方则装着一排三寸大的各色旗帜,也是装在一方可以转动的木架上,用法与色灯一样。靠前檐亦是东西两门,通连的木案。每一门下也是一份文具,一把椅子,文具旁有卷宗纸张。这便是天目派传递信号的一种设备,和用飞鸽传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总管天目派的东西两峰,石屋中每一门孔管着一峰。除色灯、旗帜传信息外,还养着一对信鸽,全是久经训练的。那东西两峰巡山弟子也同样各养着一对信鸽,相互交流情报密令。
从天目山到山下的天目村,再到掌门所在的天目寺,都有很长一段山路,其间巧设机关,使人如入迷宫。
天目寺是执掌该派法规、总揽该派机要的首脑总舵,分藏经阁、炼丹房和演武场,除非是身负要职的,旁人全部无法入内。每年东西两峰的弟子,必要朝一次天目寺,大开藏经阁。可是所朝天目寺的不下数百人,临到掌门升坛讲经时,这各峰弟子朝参天目寺之后,没有一个分得清主坛在什么地方,天目寺建在何处,因为各峰弟子只要一到山下,便被总舵的故布疑阵迷失了方向位置。天目派掌门李青莲故弄玄虚,不仅是愚弄手下弟子,更使外人深觉玄虚,不敢贸然闯入。(见《天目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