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罗马历史中心
英文名称:HistoricCentreofRome,thePropertiesoftheHolySeeinthat
国家:意大利梵蒂冈
所属洲:欧洲
批准时间:19801990
批准标准
1980,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介绍
万神庙,罗马的另一象征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最受欢迎的历史古迹之一。它位于古城中心,已于1980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人们坐在喷泉四周。有的读书,有的聊天,尽管已是隆冬时节,仍有人在吃一种顶端带有掼奶油的冰咖啡,这是附近一家咖啡店的特产。在这处于罗马历史中心的圆形广场上,二十四小时都有四处观光的游客、罗马人和无处不在的鸽子,人们常常坐在这巨大的巴罗克喷泉脚下休息,这里水流不断,顶端是一座遥远的伊希斯神庙的真正的埃及方尖碑。
马路对面矗立着一座人们已熟视无睹的宏伟的圆形穹顶建筑物——万神庙,呈现在广场的是它那30多米宽的大理石和花岗岩柱廊。过往的人们似乎对它神秘的存在及古老神圣的氛围无动于衷,尽管它保存得非常完好。你甚至会感到这一切都很自然。
万神庙建于公元前27年,正值罗马共和国衰落到帝国兴起的动荡时期,尤利乌斯恺撒的义子屋大维同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争斗不休;从那时起,它就矗立在那儿。有些导游将它称为继圆形剧场之后的"罗马的另一象征"。正是在罗马的中心,万神庙建造、改建,并历经许多个世纪的变迁。也许正因为它像一条贯通古今连续不断的金线,它才成为今天这座伟大城市的自然组织部分。
一、一座熟悉的庙宇
最早的万神庙正如它的希腊名字所表示的,是"众神之庙"。随着罗马本身的变化——早期和晚期帝国的首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教皇的罗马反宗教改革的巴罗克时期的罗马,梵蒂刚城,以及从1870年起成为意大利首都——万神庙的外观在许多个世纪里也不断地改变。一些重大事件标志着罗马历史的每个阶段。
原来的万神庙带有中央圣坛和柱廊,同希腊庙宇相仿。哈德良皇帝将起初的长方形建筑改建成现在的圆形。
公元609年发生了最重大的功能性变化,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决定将它修复,用于基督教崇拜,并称之为圣玛丽亚殉道者教堂。
万神庙的历史并非风平浪静。教皇乌尔班七世命人除去它的青铜雕塑,将之熔化,用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尖顶,后来,伟大的反宗教改革运动建筑师贝尔尼尼又在三角墙两端加了两个小尖塔,不久即被罗马人称为"猴子的耳朵"。
1980年,万神庙和罗马历史中心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理由如下:"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城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达五个世界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又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轻轻松松负载了这两千年历史的万神庙就是一个历史的活的见证。
很自然,大多数人最初对万神庙感兴趣,是因为它既是历史古迹,又是一座博物馆。它是众多不朽人物、艺术家和国王的永久的憩所,其中包括统一的意大利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其子亨伯特一世,以及亨伯特的王后,萨伏伊王室的玛格丽塔。数年前,将意大利最后一位国王的遗体移入万神庙的计划在意大利舆论界引起了争论,至今尚未平息。万神庙中还有拉斐尔的灵柩,他一直被看成是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天才赋予罗马如此多的美。另外一些埋葬于此的艺术家有乔瓦尼达乌迪内,佩林德尔瓦加,安尼巴利卡拉齐,塔代奥祖卡里和巴尔达萨雷佩鲁齐。
二、活的古迹
万神庙还是罗马人和来罗马观光的人们所喜爱的约会场所。罗马交通堵塞情况令人生畏,很难遵守时间;最微小的事故都可能让你迟到半个小时。人们常常安排在一个可以坐下来等待的熟悉的地点见面。带有16根高耸的花岗岩柱和白色大理石三角墙的万神庙柱廊,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夏日或冬日的倾盆大雨中——这种雨同伦敦的毛毛雨和巴黎的细雨截然不同——都是理想的藏身之处。人们先在那里碰面,再去电影院、逛商店或谈生意。从3月到10月一直戴着太阳镜的衣冠楚楚的年轻人聚集在万神庙两侧的墙根下。他们坐在那里等人,一边看报纸、聊天、吃冰淇淋。
万神庙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地区的中心,这里不仅靠过去维持其声誉,而且也是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在这个意义上,罗马历史中心很幸运地不同于许多别的城市,后者作为活的社区已经毁灭,已经献身于自身的美的祭坛。这么多人的生活场所变成了献给过去的无生命的博物馆!也许有一天我们应该决心保护那些城市美的典范,使他们不致变成博物馆的残片,并防止传统城市社区中生命力的衰竭。
幸运的是,罗马历史中心并不是一个旅游展示点。经济生活在博物馆和游客之外照常进行。万神庙所在街区生气勃勃,有比萨饼摊,简朴的长寿食品店、禅宗教派中心、工艺品商店、书店和珠宝店。马德莱娜大街上有许多极好的著名的冰淇淋商店,其中一家在数年前抛出了一种轰动一时的甘草冰淇淋,还有富于传统色彩的焦利蒂店,它那法兰西风格的小圆桌、文雅机敏的侍者,以及风味和食具均逾百年而不变。议会大厦就在附近。铺有"小圣石"或称"小圣彼得"的街道禁止汽车通行,但喧闹的杂技表演般的脚踏车和满载游客的马车则畅行无阻。
夏天,万神庙石墙的浅棕色与周围建筑的红色和赭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非洲"氛围,石缝间长出的青草更加强了这一效果。
三、崇高的存在
万神庙是古迹、聚会场所,也是庇护所,但还不止于此。它庄严,但并不孤立;它的神秘为四周的一切带来了光芒和深远的意义。不仅仅圆形广场,远在那些狭窄的、铺满卵石的街道上,从野猫到时装店,一切都多多少少被它那如诗在壮美所照亮。正如海德格尔在《Holzwege》中谈到一座希腊庙宇时所说的,这样的建筑"将它们主要的特征赋予事物,将它们关于自身的思想赋予人。"在万神庙周围,世俗的与崇高的事物融为一体。
但是,即使万神庙不存在,罗马历史中心也仍将是全世界最美的地点之一,四周尽是奇异的景点、建筑物与古运,帝国时代的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教皇的罗马和意大利复兴运动的罗马在此相遇相交。从万神庙移开视线并非要避开它的神奇。在这里,美几乎无处不在,它是不动声色的、平静的、隐秘的。在罗马,过去不权是记忆。四个世纪以前的喷泉仍然存在,为行人提供饮用水,清闲空气,带来愉悦。同17世纪一样,教堂仍然对大众开放,这里有一天至少举行两次弥撒的基督教堂,有社会活动中心和救济中,人们把手插在兜里,骑着单车或脚踏车来往于这迷人的市区,时而停下来坐在大理石长椅上,这些巴罗克时期的石椅骄傲地负载着它们400年的历史。
离万神庙不远是从反宗教改革以来就未曾改变过的拿沃那广场。更近一些是美丽的圣路易吉德弗兰切西教堂,内有卡拉瓦乔的绘画。对面是密涅瓦广场,斯汤达曾经住在那里。在圣玛丽亚教堂前面有一座埃及方尖碑,顶上是一头小象,罗马人戏称其为"小鸡",还有守护圣凯瑟琳之墓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和一个小型博物馆。距万神庙不远还有意大利议院所在地马达马大厦、奥古斯都的陵墓、斯帕尼亚广场和圣伊尼亚齐奥广场。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在不朽的罗马城中有这么多货源充足的鞋店。
评价
1980,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