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医学史上,免疫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在祖国
医学里,存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在这种思想的
启示下,很早就有近似疫苗的记载,公元四世纪初,晋
代葛洪曾著有《时后方》一书。所以叫做“肘后”,就是
携带和使用方便的意思。在这部书的卷七里,记有“疗
猘犬咬人方”,就是人被狂犬咬了以后,便把咬人的那
只狂犬杀掉,把犬脑敷贴在被咬的伤口上,以防治狂大
病。狂大的脑中含有大量狂大病病毒,这是十丸世纪末
几位法国医学家所证实了的。可见,早在距今一千六百
多年前,我国就有利用毒素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想
法;虽然在操作方法上还存在问题,但是就它的思想来
看,可以说是狂犬病预防接种的先驱。
在这部《肘后方》卷七还记有“射工”一项,“江南
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域,常在山间水中,人行
及水浴,此虫口中横骨角弩,卿以射人形影则病。”葛
洪描述了射工病的临状症状和治疗方法。到隋代大业六
年(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
论》卷二十五“射工候”中,更进一步指出:“若得此病
毒,仍以为屑,渐服之,”就是说把这种携带病源的毒
虫磨成细屑服下,可以治疗这种病。这也是我国古代使
用的接近疫苗原理的治病方法,虽然目的还是用于治疗
而不是预防仍但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中。包含着兔疫
思想。
至于免疫方法进一步的应用,当推预防天花的种人
痘法。天花这种病大约从公元一世纪的东汉就传入我
国。因为是由战争中俘虏传来的,所以又叫“虏疮”。以
后中医书中有不少天花的别称,如豌豆疮(《肘后
方》、《外台秘要》),登豆疮(《诸病源候论》),
豆疮(《太平圣惠方》),斑豆疮、麸豆疮(《圣济总
录》),天行豆疮、斑疮(《三因方》),等等。但是
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这种病到了公元十五
世纪以后的明清时期,由于交通比以前发达,人民来往
较多,所以流行很厉害,不只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就是统治阶级也不能幸免。据说清帝福临(顺治)就是
患天花死去的,在玄烨(康熙)写的文集中,曾说他因
避天花传染,不敢进宫看他父亲的病。至于患了天花而
幸存的麻面人,就更多了。
在和这种猖撅的疾病做了长期斗争后,我国勤劳智
慧的劳动人民终于发明了预防的方法——人痘接种法。
种人痘的方法究竟什么时候发明的?传说不一。据确实
可靠的记载,我国种痘法大约是在公元十六世纪下半叶
发明的。清代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公元1727
年)中说: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到1572年),
宁国府太平县(在今安徽省内,原为太平县,现为黄山
市)开始种痘,由此才推广到全国。到了明代未年,喻
昌(1585—1664)写的《寓意草以公元1643年)一
书明确记有顾堤明的二郎、三郎在北京种痘的病案。十
年之后,董含的《三冈识略》一书中记载:安徽省安庆
张氏,三世以来用痘浆染衣,使小儿穿著,可发轻症,
以预防天花。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曾
专差迎请江西省痘医张琰,为清王子和旗人(贵族)种
痘。据张琰在他著的《种痘新书》中说:“种痘者八九
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
95年)张璐的《医通》一书中记有痘浆、旱苗、痘衣
等法,并记述种痘法推广的情形:“始自江右,达于燕
齐,近者遍行南北。”由以上这些记载,可知我国至迟
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经发明了种痘法,到十七世纪不但
已经推广到全国,而且技术也相当完善。
我国发明的种痘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痘衣法。用得了天花的儿童的衬衣给被接种
的人穿上。使他感染。
第二,痘浆法。用棉花蘸染痘疮的疮浆,塞入被接
种的儿童的鼻孔里,使他感染。
第三,旱苗法。把痘痂阴干研细,用银管吹到被接
种儿童的鼻孔里。痘痂要求光圆红润。
第四,水苗法。把痘痴研细并用水调匀,用棉花蘸
染,塞到儿童鼻孔里。
上述四种方法,痘衣法和痘浆法是比较原始的方
法;第三种旱苗法用痘痂作为痘苗,在方法上已经大大
改进;而水苗法比旱苗法更加进步。自从旱苗法和水苗
法发展之后,对痘苗的贮藏也很讲究。在痘痴脱落后,
用乌金纸包好,紧封在干净的瓷瓶中,用时加清水研如
浆糊,用新棉花蘸痘屑,捻成枣核大小,塞入鼻孔。
痘苗最初是用天花的痴,叫做“时苗”。实际上就是
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所以危险性比较大。后来改用经
过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叫做“熟苗”。熟苗的毒性已
减,接种后比较安全。在清代朱奕梁写的《种痘心法》
中说:“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
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若
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炼,即为熟苗。”从这段文字
看,说明我国人民在人痘苗选种培育上是完全符合现代
疫苗的科学原理的。这种对人痘苗“提拔愈清,人工之
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的选育工作,是和今
天用于预防绪核病的“卡介苗”的定向减毒选育、使菌株
毒性汰尽、抗原性独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卡介苗
是二十世纪初才制成的活菌苗,是把一株有毒力的牛型
结核杆菌,通过牛胆汁培养基培养,每三个星期左右传
代一次,一共传代二百三十多次,费时历十三年之久,
才得到一株无毒活菌株,才制成卡介苗的。而我国早在
公元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有通过人体使“火毒汰
尽,精气独存”的痘苗了。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不但有效地保卫了我国儿童的
健康,而且不久就传到国外。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
688年),俄国医生到北京来学习种人痘的方法。清道
光年间,俞正燮(1776—1844)《癸已存稿》中有康
熙时俄国遣人“至中国学痘医”,“在京城肄业”的记载。
以后更由俄国传人士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孟塔
古,在君士但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孩子们种痘以预防天
花,效果很好,由于她的弟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
染,所以在1717年给他的儿子种了人痘,后来又把这
方法传人英国,得到英国国王的赞同。不久,种人痘法
就盛行于英国,更由英国传到欧洲各国和印度,至于日
本等国,种人痘法是十八世纪中叶直接由我国传去的。
种人痘法的发明,可以说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
献。
公元1796年英国种人痘医生琴纳(1749—182
3)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试验成功,公元1796年发表了有
关论文。种牛痘法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由澳
门的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
我国也逐渐用牛痘代替了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这
也说明我国人民不仅善于发明创造,而且善于接受外来
的科学文化,使我国固有的科学文化更加灿烂光辉。
1979年十月二十五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
地球上绝迹了。当前免疫的概念也远远超出了预防天花
的范围。但是人们不能忘记我国是发明免疫法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