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描写目的:
1. 烘托氛围:比如要营造紧张的氛围,可以描写 “乌云密布,狂风呼啸,树枝在风中剧烈摇摆,仿佛随时会被折断。狭窄的小巷里,昏暗的灯光在风中忽明忽暗,隐隐传来奇怪的声响”。若想营造温馨的氛围,可写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花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斑斓”。
2. 塑造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心境等。例如,一个坚强的人物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定前行,“雪山之巅,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身着单薄的衣衫,却眼神坚定,一步步向着山顶攀登,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嘎吱作响”,恶劣的环境衬托出人物的坚韧。
3. 推动情节:环境可以作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因素或背景。如在一个冒险故事中,“前方的森林弥漫着浓雾,树木高大而茂密,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主角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踏入这片森林,去寻找传说中的宝藏”,森林的环境为接下来的冒险情节做了铺垫。
二、选择描写角度:
1.感觉角度:
1. 视觉:对环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描写,给读者直观的画面感。比如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一条蜿蜒的巨龙,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
2. 听觉:描写环境中的声音,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例如 “夜晚的森林里,偶尔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远处的小溪潺潺流淌,声音清脆悦耳”。
3. 嗅觉:描述环境中的气味,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 “清晨的花园里,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让人神清气爽”。
4. 味觉: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味觉描写增强环境的表现力。比如 “海边的小渔村,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和鱼虾的腥味,那是大海独有的味道”。
5. 触觉:描写环境给人的触觉感受,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环境的特点。例如 “冬日的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手指触摸到冰冷的石头,寒意瞬间传遍全身”。
2.观察角度:
1. 定点观察: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描写。比如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城市,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河流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而过”。
2. 移步换景:随着人物的移动,依次描写不同位置看到的环境。例如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草地,沿着小路往前走,便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湖边的垂柳依依”。
3. 俯视仰视、平视:从不同的视角描写环境,展现出环境的不同面貌。俯视可以写 “从飞机上往下看,大地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山脉、河流、田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仰视可以写 “抬头望去,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束束光柱”;平视可以写 “走在街道上,两边的店铺整齐排列,行人来来往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三、把握描写顺序:
1.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方位进行描写,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例如 “远处是连绵的山脉,山脚下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缓缓流淌,溪边是一座古朴的小屋”。
2. 时间顺序:根据时间的推移描写环境的变化,如早晨、中午、晚上,或者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比如 “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田野里一片嫩绿;夏天,烈日炎炎,树木郁郁葱葱,知了在枝头不停地鸣叫;秋天,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枫叶变得火红,整个大地仿佛被染上了一层金色;冬天,雪花纷飞,大地一片洁白,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四、运用修辞手法:
1. 比喻:将环境中的事物比作其他相似的事物,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例如 “月亮像一个大银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
2. 拟人:赋予环境中的事物以人的动作、情感等,让环境更具生命力。比如 “风儿轻轻吹过,花朵们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3. 夸张: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突出其特点。如 “狂风怒吼着,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吹翻”。
4. 排比: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例如 “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棉花糖,甜甜的;有的像骏马,奔腾的;有的像山峰,巍峨的”。
5. 注重细节描写:抓住环境中的细节进行描写,能够使环境更加真实可感。例如描写一个古老的房间,可以写 “房间的角落里布满了蜘蛛网,墙壁上的油漆已经剥落,露出里面斑驳的砖石。一张破旧的桌子摆在房间中央,上面放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灯光摇曳不定”2。
6. 与人物互动:将环境描写与人物的活动、感受相结合,使环境更具感染力。例如 “他疲惫地走在沙漠中,炽热的阳光烤着他的后背,每走一步都像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滴落在滚烫的沙子上,瞬间便消失不见”。
7. 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冗长和复杂的描写,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环境的特点和氛围。例如 “夜,漆黑一片,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简单的几个字就营造出了夜晚的黑暗和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