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感”的文艺心理学分析——“移情”与“内模仿”
本人对于“代入感”,从美学方面的浅显理解,因为非专业人士,文中肯定有不少错漏、偏颇的地方,恳请坛里的高手多多批评指点!
大部分的网络小说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的角色(尤其是主角)身上,对角色的种种遭遇感同身受,情绪随着角色在剧情中的冲突变化而起伏消长。
一般我们称网络小说对读者的这种影响,为“代入感”。
在美学上,对文艺作品欣赏过程中的这种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移情”。移情审美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其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
移情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相近情感”与“类似联想”。
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认为:我们对他人表示同情,是因为在客观上他人的遭遇与我过去、现在、未来的遭遇有若干雷同之处。或是因为在主观上,臆想自己将来或许遭遇了与他人类似的情形,引发设身处地的比拟,从而不自觉地产生类似的情绪反应。
“移情”是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尤其是欣赏大众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最常产生的心理状态之一。审美移情,简单来说就是人在面对外部世界时,把自身的情感移置到所关注的对象上去,觉得审美对象和自己拥有同样的情感——设身处地的情感联想。古代文人骚客“伤春悲秋”的调调,就可以用“移情说”来解释。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善用“移情”(换位思考),会给人一种体贴入微、识大体的良好印象。《礼记•中庸》:“体群臣也。”朱熹注解说:“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这里朱熹解释“体”的意思,认为是“假设自己处在对方所处的情况下,从而体察对方的心思(感受)。”
社会交往中的“移情”,是主体的主动行为,而艺术审美中的“移情”,是自发的不自觉的行为。不仅如此,前者是有“我”的体察、感受,而后者在审美过程中,我即是移情对象,对象即是我,是物我两忘、物我同一。因此当故事角色出现一些不符合“我”的潜在预期行为时,就打破了“物我两忘”的状态,从而自“移情”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严重破坏了“我”的“代入感”。
网络小说中,作者常常把出场时的主角设定得普普通通,在后续的情节里逐步成长提升,或成为某方面的高手被众多配角敬仰,或大权在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或后宫种马艳遇连连。这些都是激发憧憬美好未来的普通年轻人——小白文目标读者群——“相近情感”与“类似联想”的理想设定。
在大部分YY情节都被用滥的今天,这种“小白”设定的网络小说仍能风生水起势头不减,正是因为它“白”得够直接。套句某著名网络小说里的名言:“‘白’得直指本心”。
德国美学家者费舍尔父子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心灵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因此,作为一种审美享受,移情审美体验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这哪里是在说“移情”,分明就是在说YY嘛!
采用“移情”方式的欣赏者,潜意识地扮演着“分享者”的角色,把自己置于所关注的对象之中,设身处地地,分享对象(故事主角)的活动与生命,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对此,艾•威尔逊的《论观众》一书中,曾提到一个著名的“枪杀演员”的事件,是“移情”的极端表现:
“1909年,芝加哥某剧场正在上演《奥赛罗》,‘当恶汉埃古向奥赛罗挑拨、诽谤他的夫人苔丝德梦娜不义,终于激起奥赛罗决心杀死无辜的妻子时,从观众席上,突然发出一声枪响,扮演埃古的名演员威廉•巴茨即刻倒毙在舞台上。不久,那个开枪者清醒过来,他用同一支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当场自杀身亡。’”
不难看出,移情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审美方式,采用这一类审美方式的人,并非真正懂得艺术(文学),常会在欣赏过程中混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但是,这种阅读感受,恰恰是很多网络小说读者所乐此不疲的原因。
掌握了代入感,就掌握了让读者忘却烦恼、如痴如醉的魔法棒。作者在创作小说的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故事的节奏、角色际遇,来引导读者的“移情”感受,从而使作品更具黏性。但在关注代入感的同时,也应注意作品主题的积极性,以免对判断力和控制力较低的年轻读者造成不良影响。
……
内模仿
简单来说,内模仿是指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对其中与之共鸣的元素——故事角色的动作、情感,绘画的笔触、构成,音乐的声调、演奏技巧等——产生模仿的冲动,并以此为享受。
文艺心理学教科书上是这样定义内模仿的:内模仿是指人在审美对象时,作为主体的人会与对象产生一种情感交流,由于外物运动的作用,人的直觉会按照对象的性质,内在地模仿对象的运动和情感特征,并享受这种内模仿的快感。
内模仿问题最初是与移情作用同时提出来的,内模仿是伴随移情作用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
在林君桓先生的《当代舞蹈美学》第五章,对“内模仿”现象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述:
“假设你现在参加一个舞会,有一对舞者在表演精彩的华尔兹舞,你与其他人都坐在旁边观看,这时你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你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欣赏,没有被他们的表演所激动,甚至是无动于衷。第二种情况是你完全被他们的精彩表演所激动并且站起身来,在一旁模仿他们的动作。而第三种情况则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你完全被他们的表演所激动,不但眼球跟着他们的动作及运动的路线转动,而且很想跟着跳起来,就像俗话说的‘手脚也痒痒起来’,但你却没有站起来参加跳舞,而是在一旁坐着欣赏,此时你不但手脚有点动的感觉,身上其他部分的肌肉也有点感觉,看到他们飞快地旋转时,你甚至连呼吸也有点急促起来。
上面所说的第一种情况是一般的欣赏者,第二种情况不但欣赏,而且跟着模仿起来,但这种模仿是自身外在动作的模仿,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外模仿”,而第三种情况则不同,你想模仿他们的动作,但没有实际的站起来去实行,却在心理上跟着模仿,从而导致身体上的一部分肌肉包括脉搏跳动、呼吸等都跟着动起来,这种只发生在身体内部的模仿就称为‘内模仿’。”
不仅仅是舞蹈,相信喜欢看动作片的朋友,在欣赏到主角精彩的武打场面时,也会如同上例中那样,心跳加快,握紧拳头,手脚都有一种跟着主角动作进行击打的冲动。这是欣赏影视作品时的内模仿。
关于阅读欣赏时的内模仿,我国著名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第七封信中提到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柯刺秦王那一段,到‘图穷巴匕首见’时我真正为荆柯提心吊胆,接着到荆柯‘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时,我确实从自己的筋肉活动上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他用筋肉感觉到的。我特别爱欣赏这段散文,大概这种强烈的筋肉感也起了作用,因此,我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
移情是“由我及物”,即读者情感向小说中的投射。而内模仿则是“由物及我”,即小说元素反过来对读者的影响。
如果说移情审美是阅读代入感的常态,那么内模仿即是阅读代入感的强烈共鸣反应。在阅读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时,内模仿现象最容易出现。引起内模仿现象的文字,不一定处于小说情节的高潮,但一定是读者认为文字描述最“逼真”,或与其生活经验最贴近的部分。
在网络小说中,最能引起读者“内模仿”的部分,至少有两种——**描写与打斗场面描写。
在大陆市场,**裸的**描写是不允许的。1988年12月27日,新闻出版署的《关于认定淫秽及**出版物的暂行规定》,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包含此类内容的小说,基本都会被正规文学网站和谐。
在遇到此类故事情节时,大多数大神级写手,都采用较含蓄的表现手法。也有一些作者为了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干脆打擦边球。但无论如何,为了保证作品能正常发布,须坚守的原则是,绝不触及相关规定的底线。
靠**描写刺激读者低级感官来吸引读者眼球,是一种最有效,却最没技术含量的写作方式。
与**描写相比,打斗描写要引起读者的共鸣,需要较高的文字掌控能力。
除开“很黄很暴力”的内容,以其他方式引起读者“内模仿”的网络小说作品,就显得凤毛麟角了。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基本都是同行中修养水平一流的佼佼者。
如徐公子胜治撰写的,号称‘丹书’的《神游》,曾让不少读者对小说中描述的修行方法,“很想立刻试一试”。作者现实中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证券分析师,同时还是一位传统文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