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Qin Dynasty,前 221 年 - 前 207 年)是由战国时期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建立者为嬴政,共历十五年。
秦国始祖为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周孝王六年(前 905 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 “秦嬴”。前 770 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称霸西戎,位列 “春秋五霸”。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嬴驷十九岁即位,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公元前 247 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公元前 238 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自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秦朝。
秦朝建立后,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又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晚年秦始皇笃信长生之术,差人遍访丹药。公元前 210 年巡视途中病丧沙丘,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改立秦始皇第十八个儿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 207 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卒年 24 岁。秦三世子婴继位仅 46 天,设计诛杀赵高后向率义军入关的刘邦投降。同年,项羽率军进入咸阳,秦三世被项羽所杀,并火烧 “阿房宫”。自此,仅仅存在 14 年的大一统王朝秦朝正式灭亡。
秦朝建立者嬴政的生平事迹
嬴政出生于公元前 259 年,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当时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嬴政和母亲赵姬在赵国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还曾多次面临生命危险。长平之战后,赵国要杀异人,异人和吕不韦买通邯郸守将逃回秦国,而嬴政母子则在赵国富豪的帮助下藏起来躲过一劫。
公元前 251 年,嬴政 8 岁时首次回到秦国。秦孝文王继位,异人成为太子,赵国为讨好秦国将嬴政母子送回。公元前 250 年,嬴政 9 岁,异人继位即秦庄襄王,嬴政成为秦国太子。公元前 246 年,嬴政 13 岁成为秦王,因年少国事委托大臣处理,吕不韦为相国。
嬴政 20 岁时,王弟成蟜谋反被平定。21 岁举行及冠礼亲政,平定嫪毐之乱,处死嫪毐,软禁赵太后,并罢免吕不韦相位,将其流放至蜀地,最终吕不韦自杀身亡。亲政后,嬴政广开才路,重用李斯、王翦等能臣,为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从公元前 230 年开始,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一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华夏大地的统一。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创立 “皇帝” 称号,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防御外敌;南征百越,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纳入中国版图。
晚年秦始皇迷恋长生之术,多次派遣方士出海求仙药但均未果。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
秦朝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秦朝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为行使权力而确立的中央政府组织。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承天子之命,督率百官,执行政务,相当于幕僚长的地位。太尉是武官之首,掌管武官的任命黜陟,但秦朝是否设太尉存在疑问,统一前夕只有国尉之设,秦朝建立后国尉职衔消失且未见设置太尉。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承相之佐贰,相当于副丞相。其职权管辖范围包括监察百官、主管图籍秘书、督察地方诸郡、接受公卿奏事等。
在三公以下的中央高级官吏是卿,分管国家一部分事务,可分为专为皇帝服务和管理国家事务两类。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和占卜工作;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舆马;廷尉掌刑辟;典客掌诸归义蛮夷及地方官员来京的接待;宗正掌君主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等;治粟内史掌管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设至四十多郡。京师设内史为京师长官,地位和九卿相同。在郡设监御史、郡守、郡尉,负责郡内政治、军事。监御史是御史大夫的手下,相当于纪委;郡守为一郡之长,权力极大;郡丞协助郡守处理事务;边疆的郡另设有长史负责掌管兵马;主簿主管郡守府中档案管理;郡尉辅佐郡守管理兵士和负责郡内治安。郡以下设县,县设令长,县令、长均由朝廷任命,县上也按照郡的模式设置了丞和尉等官职。
秦朝南征百越和北击匈奴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继续对外扩张。在南方,秦始皇派大军南征百越。起初,征南大将军屠睢率领十几万秦军进攻百越,但因越族人的顽强抵抗和秦军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等原因,秦军损失惨重,屠睢被毒箭射死,秦军一夜之间杀之殆尽。秦始皇接到战报后并未放弃,秦军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充足准备,带大批移民随军进驻岭南,每占领一地就留下一部分人过日子,以建立后方根据地并及时补充人员。在秦军巨大优势下,越族人屡屡败退,最后岭南被秦军拿下。为巩固胜利果实,秦始皇决定全部南下将士留在岭南,并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将士和移民大部分与当地越族人通婚,经过几代人,岭南真正纳入中国版图。
在北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匈奴人不敌秦军,一打就跑,为保住战果,秦始皇采取与南征百越同样的策略,从中原迁徙大量移民去北方边境开垦荒地、安家过日子。但秦军撤回来后,新移民的庄稼还未收割,匈奴人又杀回马枪抢庄稼。秦始皇只好再次派蒙恬率军北征,这次秦军穷追猛打,匈奴人只好向北迁徙。为防止匈奴再次入侵,秦始皇修筑长城,这道历史长廊成为中原农业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生活形态的两极化象征,也暗示着两大民族冲突发展的天然界限。
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商鞅给秦国创造的体制虽在统一过程中很管用,但统一后却显得僵硬。秦国统一的是领土,人心并没有归一,统一之路血腥,各国百姓对亡国心存不满。文化方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表面是烧书杀人,实际是对文化的毁灭和愚民做法。秦国偏离周朝中心,本就不是战国时期思想的发源地,且没有出过真正的思想家,统一后不吸取先进文化,注定难以长久。
封建制度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秦朝首创从家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进步,但引起贵族甚至下层的抵制。继承制度也存在弊端,立嫡或立长都没有具体的才德衡量标准。秦国的法治推行多年,但在和平时期难以统治万民。秦领导人素质的变化也影响了国家的命运。
此外,秦朝的暴政和对人民的剥削明显,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刑名多且量刑定罪重,法律制定不平等,实施过程中区分三六九等,让人不满。例如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大兴土木修建长城、宫殿等工程,虽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但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内部矛盾如赵高之乱等也加剧了秦朝的危机。
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秦朝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公元前 221 年,齐国灭亡,秦统天下。王贲与李信在攻占辽东和代地,俘虏燕王喜和代王赵嘉后,又于公元前 221 年率兵自燕国南下,攻入齐都临淄,齐王建投降,秦国实现一统天下。同年,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命为 “制”、令为‘诏’,天子自称 “朕” 等事项,并在咸阳宫主持召开廷议,讨论国家统治方式,丞相王绾等主张沿用分封制,廷尉李斯则主张推行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朝堂上再次讨论分封制,李斯坚决主张郡县制,并建议除秦国所记史书之外,其他史书一概烧毁,普通百姓不得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等,即 “焚书”。
此外,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建设。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推行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隶书作为日常使用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拓展疆域。修建万里长城、灵渠、驰道等重大工程,加强了北方防御,便利了岭南地区交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朝代,虽然国祚短暂,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秦朝最终走向灭亡。这一历史教训也提醒后人,在国家治理中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避免暴政和文化毁灭,不断完善制度,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