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斯巴达所实行的一种独特教育模式,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教育背景
城邦特点: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以农立国,实行贵族奴隶主寡头专制政体,为镇压被征服的奴隶的反抗并抵御外来入侵,夺取希腊的霸主地位,斯巴达实行全民皆兵,以尚武为国家的灵魂。
社会结构:斯巴达人是奴隶主阶级,享有全部公民权,而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属于小生产者阶层,是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没有公民权。
教育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以满足城邦军事和政治统治的需要,使每个斯巴达人都能成为保卫城邦、镇压奴隶起义和对外扩张的有力工具。
教育阶段与内容
家庭教育阶段(0-7 岁):男孩出生后即送长老检查,健全的交给父母代国家抚养,体弱或畸形的弃于山谷,任其死亡或交给奴隶抚养。在家中,父母会用烈酒为婴儿擦洗,以考验其体质。7 岁前由母亲养育,主要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品德。
集中军事训练阶段(7-18 岁):7 岁后的男孩进入国家的教练所,开始接受系统的军事体育训练。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格斗,孩子们身着破烂长衬衣,在竞技场上搏斗,即使受伤也不能手软,以此培养坚韧、勇猛、凶顽、残暴、机警和服从的品质。此外,他们每年还必须经受一次严厉的鞭笞,以考验忍耐力。除军事训练外,也会接受音乐和舞蹈教育,陶冶敬神尚武的情操,训练和协调身体活动的节奏,同时接受奴隶主的道德教育,但文化知识教育不被重视。
埃佛比军事教育阶段(18-30 岁):18 岁的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更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至少要组织一次军事 “演习”,即在夜间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包围、殴打和肆意残杀奴隶,以锻炼性格和本领。20 岁以后的青年要常年戍边习武,30 岁时才能结束教育和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和公民。
女子教育
斯巴达对女子也采取同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方式,如竞走、掷铁饼、投标枪、格斗等。因为身体强壮的女子结婚后才能生育出健壮的孩子,且当男子外出打仗时,女子可以保卫家园,所以斯巴达的妇女也具有坚毅的性格。
教育特点
军事性:整个教育体系以军事训练为核心,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对其进行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其战斗技能和坚韧意志,使公民能够随时为城邦作战。
国家性:教育完全被国家控制,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指派专门官员负责和监督教育的实施,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都由国家根据军事和政治需要来确定。
残酷性:训练过程极其严酷,孩子们要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如光头赤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等,训练方式也较为野蛮,包括格斗、鞭笞等,对儿童的身心是极大的考验。
集体性: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注重培养公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行动和训练,使公民形成高度的纪律性和集体意识。
评价
积极影响:培养了斯巴达人坚韧、勇敢、服从和爱国的品质,使斯巴达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古希腊时期成为军事强国,其军事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来的军事训练和体育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近代军事院校和体育训练项目中强调的纪律、团队精神和体能训练等,都能看到斯巴达教育的影子。
消极影响:过于重视军事体育训练,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斯巴达人生活方式狭隘,民族文化素质低下。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也压抑了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忽视了个体的发展和自由,其封闭的文明状态最终也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