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借劲
发劲为太极拳中奥妙无穷的上乘劲力,非艺高者不
能应用。而因借劲的发人,更是无引无拿,其间仅含有
少许化劲,可以随到随发,不加思虑,其速度犹如风驰
电掣。发人时乘人之势,借人之力,高来高往,低临低
去,无须觅其焦点背势,能使敌在不知不觉中被发出。
更令人称奇的是,敌来亦去,敌不来亦往,来势愈
大,则被击之劲愈猛。打手歌中所谓”牵动四两拨千
斤”正是借劲的妙用。能借劲则力小可挫力大,弱者可
攻强者,如果更能精于此功,则人的任何部位都可借
力,而自己的任何部位都可发人。只是发人时必须腰腿
一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用意气发出。
借劲也要顾及时间,不可或早或迟,早则敌劲未
出,无法借力,迟则己身已被击中,无能为力。最恰当
的时间,是敌劲将出还未全出,或将到而未全到之际,
就在这一刹那间借劲,才能有效。犹如人之入室,一足
正将踏入而室门忽闭,人不仅无从入内,反而被门叩
出。又如人说话,正待开口发音时,将口掩住,口被掩
扪,气阻音塞,则话语被阻。由此可见,借劲的学习并
非易事,如果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可以说进入了
太极拳的上乘境界。杨家父子的功夫就达到了这一境
界,他们所发之劲就是这种借劲。
十一、开劲
“见入则开”意即见人劲来时即化开。开劲是方劲,
有开展之意,用以达人之内门,其势非常勇猛。用时与
身法、步法关系密切,距离也不能太远,太远则不能运
用。开时须用腰腿劲,并配合意气。发力的部位并非只
用于手臂,如果仅用手臂硬开,就会发呆发钝。
开劲与发劲应配合使用,当开至适当程度,恰到好
处时,就应当立即转为发劲。否则开劲太过则己劲易
断,就会失去效用,而开劲不足,反被敌所乘。总之,
开的最佳程度应开至己顺人背时为止。
应用时,开之得势,即可直迫敌身,任意所为。但
艺高者往往故意自开其门,任敌进入,待敌深入,即乘
机反攻。此种反施之法,合于老子所谓欲取姑先予之的
用意。又与窃贼盗物相同,如果不入室内,何以捕之?
待他入室内,将盗财物时再捕他,即容易又合理。
开劲在十三势拳架子中应用很多,如提手上势、白
鹤凉翅、如封似闭等,学习者应加以体悟。开劲不仅可
以化人,也可以发人,其发人含有掤意,所以开后就须
发,不发就会失去战机。
十二、合劲
开的反面为合,俗谓一阴一阳。一开为阳,一合为
阴,有开必有合,有合必有开,所以开合二字,有连带
关系。顺去则合,即乘敌去合之之谓。合为圆劲,亦即
紧凑之意。合时用腰腿劲,须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
贴脊背。在十三势拳势中,如提手上势,手挥琵琶、如
封似闭、合太极等,都有合劲之意。
合劲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发劲时多含此意。如果
能将周身的气合而发敌的焦点,则敌无不受创,十三势
行功心解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就是指发劲
时合众气一鼓而出,如九珠合而为一。因为发劲没有合
气的前提,则气不能凝,不凝则散,发亦无效。
十三、提劲
提即提上拔高之意,亦即太极拳中沾之一字。其效
用在于拔敌之根,使其重心倾斜,敌重心既歪,其势必
败。只是提时,本身体重大的人提体重轻的人较易,反
之较难,不用巧法难以凑效。
提的巧法即乘人不知不觉时,往前进步,用腰腿劲
向上沾提,使人在不知不觉间重心倾斜。提时要用腰
腿,非用手提,手提则重而笨,易被人发觉。所以提的
时候足部当取稳实,丹田气松,虚领顶颈,气贴脊背,
尾闾中正,敛气凝神,眼神注视对方,大有拔山提岭之
势。此外对于方向、距离、身法及步法,应该根据对方
的情况而变化,得机得势而提之,否则也是无效的。运
用者如能做到随机应变,一旦提之得势,并加以后引,
则无论何劲都可发击,敌没有不被发出的,此即打手歌
中所谓:“引进时落空合即出。”
提劲难度较大,非艺高者不要使用,否则反会被人
乘虚而入,弄巧成拙,学者不可不注意。
十四、沉劲
沉与重,人们都以为是同义,实际上并非如此。重
为有形,沉为无形,重为呆而滞,沉劲活而有似松非
松、似紧非紧之形,与重绝不相同。人们在学习推手
时,对于沉、重、轻、浮大都不能分辨清楚,所以易入
歧途。有鉴于此,特将”沉重轻浮”四字含意详析如下,
供学习者参考。
运用中双重为病,其因在于填实,填实则气闭力
呆;双沉不为病,因为它能活泼变化;双浮为病,由于
飘渺;双轻不为病,因其自然轻灵,但轻浮则不同,亦
为病;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才为病,因半者,半
有着落,偏者,偏无着落,偏无着落则失方圆,半有着
落不出方圆;半沉半浮为病,它失于不及;偏浮偏沉为
病,它失于太过;半重偏重为病,它滞而不进;半轻偏
轻为病,它灵而不圆;半沉偏沉为病,它虚而不实;半
浮偏浮为病,它芒而不圆。那么怎样才算适度呢?
双轻不进于浮,是乃轻灵;双沉不进于重,是乃离
虚。这两者才算最佳境界。总之,内须轻灵不昧,而外
气清明,能留于肢体,才算正法。发劲能沉,则发人更
有威力,发出也更猛,因丹田之气,由背而臂而手,达
于敌身,使敌腾空跃出,犹如拍球,拍得愈急,球升得
愈高。此劲颇猛,为发劲中的重要劲力之一。太极拳论
中所云:“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
挫之之意,其根自断,乃壤之速而无疑。“即上述大
意,学习者应详加揣磨。
十五、掤劲
掤劲在推手中非常重要。推手时如果没有掤劲,一
搭手后就会被对手压制而无以相抗。但掤敌不仅用手
臂,须用腰腿,再加以意气,使敌不易攻入,此为防守
之法。如果想发敌,则在未掤之先,应往后向下用引劲
诱敌,使其劲出而显露焦点,然后再借其劲而掤之,无
不获胜。否则,对方势必空虚,无处借劲,也不能掤
劲。
掤的位置以人的关节或拗处为佳,这些部位一旦掤
住,对方不易化脱。掤上手后,掤至适当时机就须发
击,不然难以制住对手,也达不到制敌的目的。掤发人
时要凝气敛神,眼神注视对方,如果掤东视西,则不会
收到好的效果。
十六、捋劲
捋即一手(掌缘近腕处)沾人腕部,一手(肱部)粘人
臂,将其捋至己身后。捋劲可以补其它发劲的不足,因
为其它发劲,敌多往后跌出,如果对方已注意这一弱
点,故意将重心前倾,不使身体后仰,这时就应用捋
劲,乘其前倾,即引捋之,使敌前倒而跌至己身后方。
然而,功夫浅没有沾粘劲者,不宜用此劲,如用易
被对方乘隙而直入。即使有沾粘劲者,如果捋之不得其
法,也多不能克敌。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能引敌。在未
捋之前须故意先用掤劲,掤则对方必起抵抗,有此抵抗
力,借力引之方可捋;二是不明捋的方向。初学者捋的
方向多用直线,这对于艺高者,可借助身法、步法而捋
之,如果是技艺不精者,不如用30度左右的斜角线,
因直线捋的劲易被滑脱,斜线捋可借人之劲。
捋的关键动力在于腰腿与意气,而非手臂。在捋之
初,己身腰腿应略上升,掤至胸口前,人背己顺时,坐
腿松胯,转腰而捋发之。这里时机很重要,捋得太过不
能发,未到亦然。因为太过则势尽,发亦无能,未到难
以得势。以捋发劲时,须全身精神贯注,眼神更须注视
对方,即使对方跌倒,亦须注视不怠,此即十三势行功
心解中所谓:“劲断意不断。”
捋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不能捋就不能使对方前
俯,更不能移动其重心,重心不动,取胜难矣。
十七、挤劲
挤,即用小臂挤击人身,为推手中的主要动作之
一。挤时不可过高或过低。挤生于敌捋己之后,所以要
想挤之势足,先要故意让对方捋足,然后迅速变势挤
之。挤也可用于对方靠之后,但挤不能用手臂之力,而
要用腰腿劲,再加以意气。其姿势应圆满,不要生棱
角,顶悬身正,沉肩含胸,尾闾收住。上体勿向前俯,
以免重心倾斜。如果用力挤,则己臂反易为敌借劲。所
以艺高者能将气贯于对方的足部,使人处于背势,身体
不得自由,其发可用长劲、沉劲、截劲等。
通常初学推手时,在四手中多缺挤一手,使推手盘
圈不甚圆满,学练时应加以注意。
十八、按 劲
按是指用单手或双手按人身体。按以顺步为得势,
否则不易成功。按中有开合之意,并含有由前往后的纵
向圆弧动作。如果只是直按,既不会有太大的效用,也
易为人所制。
按的开合须手足相应,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艺高
者用按法以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则为引,实则为
发。按需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虚领
顶劲。按时速度要适中,不可太快,太快反易被对方借
劲。如果按时能借腰腿的前伸,手臂蠕蠕按出,人必觉
累而受制。按时需顶悬身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坐
腰松胯,收住尾闾。上身不要前俯,俯则重心向前,易
被捋出,所以要谨慎。艺高者按人,大都在其真劲未发
之前,即可让对方势背,自动倾仰跳跌。按的发劲也有
长劲、截劲、沉劲之分,运用者应当随机选择,灵活运
用。
十九、采 劲
采,即以手抓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
与捋相似,可在敌重心前倾时,乘机施以采劲使其更向
前倾。采时发劲并非在手,如只用手劲采功效小,采时
应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采的得势,能使对方头昏眼
眩,重心上浮,身体抬起。当对方被采得重心上浮,脚
下无根时,即可施以发劲,将其发出。
应当注意,采人不可采两边,因为只一边,可使对
方重心偏于一方,易被采倒。如采两边,对方重心不
偏,可顺势借劲稳定重心,化解采劲。采时也不能用劲
太轻,轻则易被对方借劲,所以不采则已,采则必须采
足,令其无法借劲,猝不及防。
采时自己要保持身体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
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太极拳论中所谓”仰
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就是这个意思。十三势拳架
中海底针一势,就是采的运用。海底针后连以扇通背,
是采后随发之意。
二十、挒劲
挒劲在太极拳中运用不多,所以知之者甚少,与
掤、捋、挤、按、采、靠等劲相比,更不为人所熟悉。
但此劲很重要,习者不可不知。比如,自己处在倾仰势
背之际,想转顺争取主动,就要运用此劲,其它劲做不
到这一步。
挒劲用在捋或采之后,其方法是一手按住对方的
臂,另一手即用手背反挒人之领际,使对方后仰倾跌。
如果自己被对方用野马分鬃制于势背后仰时,就可用挒
法转为顺势,并反借其势,使对方后仰。这正是艺高者
所谓:“吃什么样还什么样,彼欲使我仰跌,我即以仰
跌还彼也。”
挒又分横挒、采挒等法,都须用腰腿之劲,而不用
手劲。用时应注意与对方的距离不可过远,远则无效,
所以要用步法、身法,以调整距离,才更为有效。此外
用时还要防己内门,否则弄巧成拙,反被人乘隙而入。
廿一、肘劲
用手击人(包括指掌拳腕)应有相当距离,太远易犯
手未到而劲已断之病,过近则势闭而不能发。所以要弥
补此缺点,在距离过近而不得势时,只有用肘劲相助。
肘为人的二门,较手短,发之得势,也较手猛,可
直攻人的心窝,可谓毒手。发肘劲时,应肘膝相合,用
腰腿劲,再加以意气。身体保持正直,虚领顶劲,含胸
拔背,沉肩垂肘,尾闾收住。眼神注视对方,也是主要
条件之一。
大捋中的肘,含于人捋己时,用肘还击。推手中的
肘,含于分开人手之时,一手抓住对方手,另一手用肘
击其胸部。
应当注意,此劲虽然凶猛,但用不得法,反会被对
方借势。所以用时应多加注意。
廿二、靠劲靠,指用肩靠对手胸部,其势比肘更为
凌厉。靠劲一般用于己身与敌距离极近,肘被闭而不能
发劲时。靠时自己身法要中正,肩与胯合,不能用肩硬
撞敌身,而是在己身与敌皮肤稍有接触之际,用腰腿
劲,再加上意气靠之,靠时或上或下,要随机而行。此
外,自己的身法、步法也应注意。顺步须插入裆内,成
丁字形,否则不能得势。
靠,在大捋中运用得较多,学练者极易明了。靠时
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眼神注视对方,就
是对方已跌倒亦须注视不怠。同时更要注意防护自己的
面部,及所靠的手臂,否则一有疏忽,易被对方击己面
部,或被对方抓拿手臂,所以靠时另一手要护于靠敌的
手臂肘弯处,以防不测。能自如地运用靠者,即使身瘦
劲小者,也可以攻击力大之人,因为肩比手劲、肘劲更
大,所以威力也更大。
廿三、长劲
长劲即柔慢而伸长之劲,可用于手臂、肘、肩、
腰、胯、膝、腿、足,或全身各个部位。在推手中,在
引拿人之后,将己劲渐渐伸长发于敌身焦点之上,如果
对方向后化我之劲,当其化至不能再化时,势必腾出。
如果发劲时遇到对方阻挠,则己劲应绕曲线前进,随其
势,勿丢勿顶,有隙则进,仿佛一线穿九曲珠,劲大线
折不能进,劲小遇阻也不能进,非随其曲弯之势,以巧
劲穿之不可。十三势行功心解内所谓”行气如九曲珠,
无往不利”,正是此意。
发劲时应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用腰腿劲,并配合
意气而发。艺高者用长劲,通常先用截劲再参以长劲,
或先用长劲,至敌将出未出时补以截劲。先截后长则对
方先倒退,退至长劲完时即腾出;先长后截则对方先腾
出,后倒退。因为先后所发之劲都蓄于敌身,先入后
出,后入先出,譬如弹簧,施加的劲越大,反弹的劲也
越大,施加的劲越小,反弹的劲也越小,非反弹至尽处
不止。太极拳的奥妙也在于此。所以,练习太极拳者,
对于长劲不可不知。
廿四、截劲
截劲又名刚劲,可用于手、臂、肘、肩、腰、胯、
膝、腿、足或全身各处,其作用全在引人落空,在对方
已知受力,但不能变化之际,随即对其中心发劲,所以
其势快而短促,被击之人跌势甚猛。
发劲之时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
中正,敛气凝神,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
方,就是对方被击倒仍要注视。
此劲发出有弧线及直线两种形式,要随势应用。初
学者要运用自如实不容易,应多加揣磨、研练。
廿五、钻劲
钻劲即入劲,在与敌皮肤相触时,以指或拳出击,
如钻之入木,旋转而入。此劲非常勇猛,可以击伤人的
内部。
发钻劲时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虚领顶劲,气沉
丹田,全以意气发出。此劲还可以破人内功,如气功闭
口功之类,确系太极拳中的专长劲。钻劲运用的位置极
易伤人,所以初练者可不必探究,以免伤人。这里也从
简叙述。
钻劲的练法及发人的位置和穴道,要经名师口授心
传,否则难以掌握。(注:关于此劲的用法,由于年代
久远,现无从细究,故不能详述。整理者。)
廿六、凌空劲
凌空劲奥妙无穷,近于神秘,非亲眼目睹难以置
信,实乃一种精神上的作用。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
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大概是因为被发者精
神已被发者所吸引,无法抵抗。对此被发者如果已先知
沾、粘等劲,在对方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发者
也不会产生效果。对于此劲,学习者可不必深求,仅做
游戏看待即可。
相传建侯、少侯父子,能吸引烛火近尺,一手隔
之,火光遂熄,这是凌空劲中的一种。据悉此种功夫今
天已经失传。
以上为太极拳中的主要劲力,或粘或走或引或化或
拿或发,均为常用的劲力。此外还有拨劲、搓劲、撅
劲、卷劲、寸劲、分劲、抖擞劲、折叠劲及擦皮虚临劲
等,种类甚多,因非必需,故从略。
总之,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紧凑得法,再研
究尺寸分毫,由尺而寸、而毫,达乎缜密,才能不动而
变。至于用法,能懂、能化、能拿、能发后,则太极拳
中任何一势一式,或另一种散手法,以至少林拳中的一
着,均可参入应用。只须分清外门、内门,上中下三
部,得机得势,随机运用,不必拘于一式或一法中。学
习者如欲彻底了解各种劲,非由艺高名师口授心传不
可,本章所述仅是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