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强调人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通过审视自己的内心和行为来追求智慧和真理。
• 美德即知识:认为美德不是天生的品质,而是与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即知识紧密相连。只有具备了相关的知识,才能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
• 精神助产术: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人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理,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从而自我修正和完善认知。
• 柏拉图:
• 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和投影,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而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的、不完美的。
• 理想国: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理想城邦,城邦中的公民分为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阶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实现城邦的和谐与正义。
• 回忆说:提出学习是对灵魂在理念世界中所获得的知识的回忆,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感知,触发灵魂对理念的回忆,从而获得知识。
• 亚里士多德:
• 实体说:认为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事物,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实体的形式和质料的分析,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 四因说:提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有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事物的生成和发展。
• 逻辑学:创立了三段论等逻辑推理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世纪时期
• 托马斯・阿奎那:
• 上帝存在的证明:提出了 “五路证明” 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包括不动的推动者、第一因、必然存在者、最完善的存在者以及目的因等五种论证方式,试图通过理性的推理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其属性。
• 神学与哲学的融合:强调神学与哲学的和谐统一,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可以辅助信仰,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吸收和改造,构建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
• 道德神学:将道德与神学相结合,认为人的道德行为是遵循上帝的旨意,通过信仰和理性的引导,实现人的道德完善和灵魂的救赎。
近代时期
• 笛卡尔:
• 我思故我在:以怀疑一切为出发点,认为当我在怀疑时,我在思考,而思考的我必然是存在的,从而确立了自我意识的存在为哲学的第一原理,开启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转向。
• 心物二元论:认为心灵和物质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实体,心灵的本质是思维,物质的本质是广延,二者互不干涉,但又通过松果腺相互作用,引发了关于身心关系的长期探讨。
• 理性演绎法:主张以清晰明确的观念为基础,通过理性的演绎推理来获取知识,强调理性的权威和作用,对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康德:
• 批判哲学:其哲学体系以批判为核心,对人类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试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为知识的合法性和道德的基础提供了新的解释。
• 先天综合判断:认为知识是由先天的形式和后天的经验相结合而成的,先天综合判断既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又能够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解决了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 道德哲学:强调道德的先天性和普遍性,提出了 “绝对命令” 的道德原则,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对道德法则的尊重和遵循,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利益或情感动机。
现代时期
• 尼采:
• 权力意志: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权力意志,生命的本质也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一切事物都在追求权力和力量的扩张,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行为、文化和价值观。
• 超人哲学:倡导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人类的平庸状态,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超人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创造力,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虚无主义的困境。
• 对传统道德的批判: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西方的道德观念,认为它们是弱者对强者的束缚,是压抑生命本能的 “奴隶道德”,主张建立一种基于生命本能和权力意志的 “主人道德”。
• 维特根斯坦:
• 语言图像论:在其早期哲学中,认为语言是对世界的图像式反映,语言的结构和世界的结构具有同构性,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可以揭示世界的本质和结构,从而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
• 语言游戏说:在后期哲学中,提出语言是一种游戏,语言的意义在于其在具体的语言游戏中的使用,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反对对语言进行抽象的、脱离语境的分析,对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哲学的治疗作用: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构建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对语言的澄清和分析,消除由于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哲学困惑和问题,从而达到治疗哲学疾病的目的,使人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回归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