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是又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再创作相结合
的杰出作品,它的成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唐宋时期是由历史故事向民间故事、俗讲演变的
阶段。唐代玄奘和尚历经艰难前往印度取经,确实是历
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归国后,玄奘奉旨口述西行见
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后来其弟子慧
立、彦悰又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他
的取经经历。二书主要是记实,其中部分内容也带有传
奇性和神异性。真正完成西游故事由历史向神话转变
的,是南宋时刊印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已出现了三藏法师、猴行者、深沙神的形象,勾
画出了《西游记》的大体框架。
2. 元代是取经故事进入平话与戏曲创作而渐趋定型
的阶段。西游故事在元杂剧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并进一
步神怪化,尤其是杨景贤六本二十四折的《西游记杂
剧》,首次出现了朱八戒的形象,猴行者也演变为“齐
天大圣”孙悟空。在话本创作方面,至迟在元明之际出
现了一部《西游记平话》,从现存的片断材料看,它大
大发展了西天取经的主体故事,孙悟空的形象已相当生
动,至此,西游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结构已大体定
型。
3. 明代是西游故事的总结与写定阶段。在世代累积
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明代中叶又有大手笔对流传久远
的西游故事做出了创造性的总结,最终写成《西游记》
这部神奇浪漫的巨著,其中既有艺术文字方面的加工、
整理,也有思想内涵方面的提炼、升华。
二、《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吴承恩。他一生仕
途坎坷,对现实有深刻的体察,为人善谐好谑,创作风
格幽默诙谐。除《西游记》以外,他还著有《射阳先生
存稿》四卷和志怪小说集《禹鼎志》(今失传,只留有
序)。
三、《西游记》的版本
《西游记》的版本较为复杂。现存最早的《西游
记》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版
大字西游记》,共一百回,但无唐僧出身的情节。其他
三种明代刊本,也均无此情节。著名的清代刊本有汪象
旭编的《西游证道书》、张书绅编的《新说西游记》
等,这些清刊本均为一百回,均将作者误题为丘处机,
也都有玄奘出身一节故事。另外,还有明刊简本两种,
一般认为是百回本的删节本。
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作为一部产生于封建社会后期的神魔小说,《西游
记》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内容相当复
杂,创作主旨更是众说纷纭。总的看来,《西游记》在
取经故事的外壳之中蕴涵着“明心见性”的哲理,在充满
神异性、诙谐性的情节中注入了现实精神和理想新质。
一、从《西游记》的基本间架与整体结构来看,作
品无疑宣扬了与释道相融合的心学,蕴含有修心炼性、
以心说法的寓意。孙悟空无法无天的大闹天宫,实质上
是表现人心的极度放纵;“心猿” 终归被压到五行山下,
则表明放纵之心挣脱不出尘世之网,由此“放心”告终
而“收心”开始;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征途,实际上是象
征着“心猿”归正的历程。
二、从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内蕴来看,作品又在
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强
烈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从石猴
出世到大闹天宫,主要写悟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在他
身上具有冲决一切束缚与羁绊、藐视一切礼法和权威的
叛逆精神,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人的觉醒的必然反映;
从皈依佛门到取回真经,主要突出悟空降妖除魔的大智
大勇,他的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敢于斗争,也善于斗
争的英雄性格与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可贵精神,由此得
到充分表现。
三、《西游记》既是一部诙谐幽默的“游戏之作”,
又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作品只不过是借助佛、道提供
的虚幻意象和它们虚构意象的思路,来驰骋作家超凡脱
俗的奇思妙想,编织出取经的奇幻故事,以供读者消闲
娱乐,因而作品表现出浓郁的诙谐性和趣味性;同时作
品“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在一些细节场景乃至插科
打诨中,作者信笔点染,旁敲侧击,无不切中事弊,因
而作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深的时代烙印。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作为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浪漫主义是
它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它把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升
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在整体风格上,《西游记》洋溢着浓厚的幻想
色彩,在古代长篇中构筑了一个变幻奇诡而又真实生动
的神话世界。不论是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扑朔迷离的
故事情节,还是别具一格的神魔人物,无不充满瑰丽的
想象,神奇的夸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性与神
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
故”。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现实自然属性;神
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
是指神魔形象所寓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其中人性
是内在核心,据主导地位。正是三者的水乳交融,妙合
无垠,塑造出了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神魔形象。
三、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此
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
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
组成。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起是过渡,西天取
经是主体。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
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可称为是“线性结构”。
四、在艺术格调上,《西游记》继承了寓庄于谐的
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亦谐亦谑,寓
嘲寓讽,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使作品充满诙谐的兴
味,产生出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作品或随意点染,
涉笔成趣,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饶有
情趣,可谓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作品讲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 此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主要叙述
凶狠狡猾的白骨精,善于变化伪装,三次都使唐僧上当
受骗,孙悟空却能屡屡识破其假象,充分发扬了勇于战
斗、除恶务尽的精神,直到把他消灭。悟空虽保卫了唐
僧,却反遭误解和责难,但他胸怀坦荡,深明大义,坚
决打杀白骨精,也因此被逐回花果山。
2. 此段文字的艺术特点:
(1)情节曲折多变,结构层层递推。此段主要写白
骨精三变与孙悟空三打,中间又夹杂着猪八戒的三唆和
唐僧的三逐,写来毫不雷同,摇曳多姿,使故事一波三
折,奇趣横生,引人入胜,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发人深思。
(2)人物组合巧妙,形象对比鲜明。此段中唐僧师
徒的组合合理,四人不同的思想性格相互碰撞,相互映
衬,既构成了取经队伍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又构成了形象的比照。孙悟空的桀骜不驯,英
勇顽强,唐僧的颟顸昏庸,是非不明,猪八戒的不顾大
局,搬弄是非,沙僧的老实钝拙,无所作为,都在对比
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3)人物塑造体现了人性和神性、奇异性和现实性
相统一的特点。这在孙悟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会
腾云驾雾,其火眼金睛能洞察妖魔,还能把妖精打得现
出原形,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对妖精十分痛恨,对师
父相当尊敬,以及对客观情况能做出科学判断,又都是
合乎现实逻辑的人之常情,二者的有机统一,使他成
为“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
第四节《西游记》的影响与其他神魔小说
一、《西游记》的影响
1. 《西游记》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它在我
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确定了神魔小说
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它以游戏笔墨讽刺、批判封
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使作品洋溢着诙谐幽默的情调,对
我国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西游记》
在中国小说史上开辟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得以与前此
的写实小说分庭抗礼。
2. 《西游记》还被改编为戏曲、绘画等各种艺术形
式,至今仍活跃在舞台、银幕、屏幕上,为广大民众特
别是小朋友所喜闻乐道。而且,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
交流,《西游记》又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二、其他神魔小说
1. 《封神演义》。此书又名《封神传》,共一百
回,由许仲琳(一说陆西星)创作改编。其构思大体以
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蓝本,采入民间神话
传说,演绎而成“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的神魔小说。
全书以商周易代的历史为背景,叙写仁慈爱民的武王与
暴虐无道的纣王之间的斗争,他们分别得到了代表神教
正统的阐教和代表旁门左道的截教的支持,最终殷亡周
兴,子牙封神。书中贯穿了反对暴政、歌颂仁政的思想
倾向,同时对以忠孝为中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有所突
破;但书中流露出来的浓厚的宿命论和女祸论的观念,
冲淡了作品的进步意义。此书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
善于夸张,富于幻想,有些人物的描写颇有个性,但大
多不够鲜明。
2. 《西游补》。它是一部与《西游记》中三调芭蕉
扇的情节相衔接,而实际上自有寓意的神魔小说,作者
董说。主要写孙悟空被鲭(情)鱼精所迷,进入虚幻境
界,经历种种奇幻之事,后得虚空主人唤醒,复归现
世。小说的主旨是宣扬人生如梦和佛家的色空观念,同
时借神魔为外衣,对社会现实作了较有深度的批判。它
以新奇的笔法、瑰丽的想象、诙谐的嘲讽和风雅的戏谑
在《西游记》的续书中独树一帜。
3. 《四游记》。包括吴元泰撰的《东游记》(主要
叙述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是八仙故事的集大成者)、
余象斗编的《南游记》(主要写华光寻母的故事)、
《北游记》(主要写真武祖师斩妖降魔、修行成道的故
事)以及杨致和编的《西游记》(一般认为是由吴承恩
的《西游记》删节改编而成),除《西游记》以外,其
他三书都是由民间流传的宗教故事演化而成的神魔小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