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姓氏
关于藏族姓氏问题,有的人认为“藏族自古有姓”;也有的人则认为藏族原本无姓。事实上,就
青海地区的藏族而言,大都有姓。如有些人名前往往冠以本家族名称;有的家族头人因效忠朝廷,受
封赐姓,其后裔承袭之,沿用至今。也有人取名字的第一音节的谐音为姓氏。后者自然不属姓氏范
畴,但前者显然是家族系统的称号,不应否认它是藏族的姓氏。
藏族人名的命名一般由活佛、喇嘛,或本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及父母等来承担。许多命名与佛
教密切相关,也有以自然物等命名的。就命名时借用的事物而言,可分为:(1)以佛、菩萨、保护
神的名号命名。如南色(天子)、先巴(弥勒)、卓玛(度母)等;(2)以佛教术语命名。如宗哲
(精进)、散木旦(禅定)等。(3)以佛教法器等命名。如多杰(金刚)、坚参(法幢)等。(4)
以吉祥语命名。如扎西(吉祥)、才让(长寿)、达杰(昌盛)等。(5)日月星辰命名。如南卡
(天空)、达哇(月亮)、尼玛(太阳)等。(6)以动植物命名。如梅朵(鲜花)等。
用上述事物名称命名,有时单独运用。有时复合出现;僧名一般采用复合命名,且以四个音节者
为多。而俗名则多采用二,三音节,名后多缀以“嘉”(胜利)、“太”(解脱)等。性别在藏族人
名上反映得比较鲜明。女性名多缀有“玛”(如才玛)、“毛”(如周毛)、“措”(如仁增措)、
“吉”(如柔桑吉)、“先”(如拉毛先)等。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女性。此外,藏族人各有昵称和敬
称之分。当母或其他长辈对晚辈表示钟爱时,往往在人名的第一音节后缀以“洛”、“科”、“波”
等。如“扎西”昵称“扎洛”、或“扎科”、“扎波”。年青人称呼长辈是时,忌直呼其名,而在人
名前加“阿柯”(叔叔)、“阿尼”(婶婶)、“阿米”(爷爷)、“阿伊”(奶奶)等。俗人称僧
人一般则称“阿卡”对僧人的尊称。
傣族姓氏
傣族有名无姓。婴儿出生后,通常按性别,排行序列取乳名。男性称为“岩”(读音ai)即“岩
××”,女性称为“玉”即“玉××”。如果是贵族子女。则以“召”、“喃”代替“岩”、“玉”,即
男的叫“召××”,女的叫“喃××”。 傣族男女名后的字。多依其父母对子女心意而取,如男性“岩”
后取“罕”字(傣意为“金子”),表示父母有惜子如金之意;女性“玉应”或者后取“香”字(傣
意为“珍珠”),则表示为长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此外,还有联系婴儿特征,出生时辰及地点等
乳名的。傣族的名字除上述乳名外,通常还有学名,当和尚佛爷的还有法号和僧名,但学名,法号和
僧名一般在家内不常用。
鄂温克族姓氏
哈拉,鄂温克语,姓氏之意,鄂温克族有许多哈拉(氏族),每个哈拉都有固定名称。一般人居住
地名、河名、山名、村落名、部落名或部落酋长的名字命名。我国鄂温克族主要哈拉有数十种,例如
涂格冬(涂)、杜拉尔(杜)、那哈塔(那)、萨马基尔(萨)、巴依给日(巴)等。每个哈拉都有自已的祖先神
舍卧刻或敖教日。实行氏族外婚制。都有自已的萨满。哈拉的形式,可以追溯到鄂温克氏族社会时
代,那时哈拉起着基层行政单位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哈拉都保留着氏族民主制。现在这种制
度已经基本消失。
基诺族姓氏
基诺族命名特点多为连名式,包括父子连名和其他形式的连名。基诺族命名仪式中,“父子连
名”最为常见。所取名字一般只用两个字即两个音节,用父亲名字的第二音节,作为儿女名字的第一
音节,如:父名叫腰杰,儿子叫杰泽,女儿叫杰得,照此类推。如名字雷同时,可按年龄大小,借助
居住环境,家庭名称,父母名字连称等方法区分。如:白腊车可分为大白腊车、小白腊车、作塔车
(住寨头白腊车)资卓巴车(卓巴家的白腊车)、资者车(父亲叫资者的白腊车)等等。
裕固族姓氏
历史上裕固族曾长期保留古老的部落(又称"家")组织,每个部落由若干户族(氏族)组成。新
中国成立前后,裕固族共有10个部落、29个户族。每个户族的名称又起着"姓"的作用。因此,裕固族
的传统姓氏就有29个。现在裕固族通行的单字汉姓,都是由这29个本民族姓氏名称音译或意译而来
的。如安帐-安、索嘎勒-索、托鄂什-妥等。其中"安"姓是大姓。因为过去统辖各部落的大头目和
各部落头目都姓安,故有"天下头目都姓安"的说法。
关于安姓的由来,裕固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裕固族迁到了一个新的
地方。王子召集大家商量,要派人去京城求见皇帝办些事情,可很多人都胆子小,不敢去。当时,有
个勇敢善骑的青年说:"我去",并要求王子:"我去晋见皇帝,如果皇上把我杀掉就算了,若事情办成
了,就得让我当头目"。王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个青年便骑马去了京城,见了皇帝,禀报了事
情的原委,皇上欣赏他的才干,把问题给他解决了。临走时,皇上问他姓什么,他没有听懂,只顺手
拍了一下马鞍,便扬鞭而去。皇上误以为他姓"安"(与鞍谐音),遂赐为"安"头目。这位青年回到部
落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他,他向王子和乡亲们叙说了晋见皇帝的经过。王子也履行诺
言,封他和他的兄弟们为头目。他有兄弟七人,分领七个部落,称为七族。之后,七族头目便都
姓"安"了。
裕固族的安姓,可上溯至五代、北宋时的回鹘人,如安盐上、安铁山、安进、安殿民等。这些回
鹘人都是受五代、北宋王朝敕封的甘州回鹘官吏,说明安姓有着悠久的历史。
彝族姓氏
从明清以来,彝、汉杂居,相互交往逐渐增多,彝族上层首先使用汉姓汉名,并将自家的"搂
衣"相对说成是彝姓。
因方言土语的差异,"搂衣"、" 笃"音译选字不同。"搂衣"亦写作纳一、呢义、嫩液、能益、娄溢
等;" 笃"亦写作侯笃、吼督等。"搂衣"或汉译为"谱牒"、或"姓氏",至今在彝族东部方言中还无统一
公认的说法,在汉语中找不到合适对应的词语,姑且从"彝姓"说,便于行文。"搂衣",从含义上理
解,其实是表血统概念的氏族名称。彝族民间多将"搂衣"说为家支,也无不可。"笃"则""为姓
氏,"笃"为类别。
昭通地区的彝族,今天知道自家"搂衣""笃"全称的人已经很少,而且发音也不准确,更不用说解
释其含意了。如彝良县龙街乡恒底村汉姓罗的彝族,共有4支即礼底、卯歹、楼吉、侯而。其中还能
记住全称的卯歹支是"马倮搂衣,语哼卯歹";楼吉支是"密所搂衣,麻迷楼吉"。还有奎香乡寸田村杨
姓彝族中的1支是"蛇斋搂衣,阿月撮落",巧家县汉姓安的彝族计有8支,其中两支分别是"而补搂
衣,夷氏斗鲁","掐吐搂衣,德布阿姆。"其他鲁甸、昭通、大关、镇雄和威信的少部分彝族之家,还
能记住本家支的搂衣或笃。
彝姓,通常为两句,每句四字,如上所举的例子。第一句为氏族标志(图腾),有山、河、湖、
石及植物,后一句为分宗祖名及姓氏或地名及姓氏。其基本模式:标志(图腾)、源头(搂衣),分
宗祖名或地名、氏族名称(彝姓)。如"马倮搂衣,语哼卯歹。"可以理解为"以马倮(杜鹃花)为标
志,在语哼(祖名)分宗后的卯歹氏族(家支);"密所搂衣,麻迷楼吉。"可以理解为"以密所(植物
名称)为标志,在麻迷(地名)分宗后的楼吉氏族(家支)。但由于地名的演变、社会的变革、古代
彝语的失传等诸多因素,今天对"搂衣"的会意难求甚解,只宜粗不宜细,知其大意即可。史书《清实
录》、《乌蒙纪年》中视为人名的阿底、黑胯等,都是氏族名称或者说彝姓,不是人名,故"黑胯"死
后有黑胯。
彝姓全称中都有"搂衣"一词,凡问"搂衣即问彝姓,问彝姓即说"搂衣"。"搂衣"一词是什么含意
呢?仅解释为"源头"或"源流"很难让人理解,要从彝姓的产生说起。彝人家族繁衍,历九代、十一
代、十三代时,要举行分宗仪式,变宗亲关系为姻亲关系,扩大开亲范围。其分宗仪式即"做斋"祭祀
大典,规模浩大,仪式隆重,凡同祖先的人家不管你迁徙有多远,都要赶来参加,不容忘记自己的根
源。做斋首先是祭天地,次祭祖先。念完祭天地祖先的经书之后即占卜取分支水(源头)的方向,由
分宗家族成员准备一只公绵羊驮上取水用的壶,喂点盐水之后赶朝占卜所得的方向去找水。白摩看羊
在什么地方吃水,就在什么地方取两壶净水回祭场,并记下取水地方的地理特征及草木石等名称,作
为新分家支的标志(图腾)和分支源头,并给新家支取名后用彝文记入史册。新的"搂衣"从此成立使
用。
彝族的"搂衣"有其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搂衣"一经确立,其家族成员必须人人牢记,严格保
密,不容外传。概括起来说"搂衣"有如下职能:一是用来判别是否是同一家族。因为同一家族的人四
处游牧或迁徙,子孙长期不相往来,避免同一家族的人通婚。二是用来判断身份的高低贵贱,防止与
非贵族或根骨不正的人家通婚。"笃"只用于盘问家门和根骨,不与娃子身份的人家通婚。"搂
衣"、"笃"都是彝族等级社会的意识产物,民国时期还有残余表现,今已消失。
彝族使用汉姓开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赐水西宣慰使霭翠"安"姓,宁州土司"禄"姓。其他土
司及土司以下阶层的人相继攀附安、禄等姓氏。如乌撒土司安姓,乌蒙、东川土司禄姓。故彝族中
安、禄等姓人家较多。芒部土司"陇"姓来历不知。除封建皇帝赐姓外,彝族使用的汉姓还有以下几种
来源:一、地方汉族官员认为彝人"家无姓名"不便管理户籍和征收赋税等事务,以"百家姓首八字"分
别给予姓氏。二、由氏族图腾转化而来,如"阿鲁"译义为"獐",取谐音转化为汉姓"张"。三、彝、汉
杂居相处,为便于交往假托邻里汉姓。所以彝族的汉姓总是与当地汉族姓氏大多数相同。四、彝族妇
女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所生子女,多数是族别从母姓氏从父,如瞿、乔、樊等姓。总而言之,彝族
汉姓来源十分复杂,如"马"姓彝族的祖先,是未被清军杀戮分配给从征回人马登先作家奴的后裔。马
为了应付形势,暂作"家奴",事后释放,"使之附本姓"。但都是向汉族社会开放,有其民族团结和社
会进步的意义。
彝族开始使用汉姓起,姓氏是"双轨制"(明用汉姓,暗用彝姓)。但一个汉姓之后往往有几个彝
姓。所以,汉姓相同,"搂衣""笃"不同,可以通婚无忌。如威宁八大土目中安姓有六支,巧家安姓有
八支、禄(陆)姓13支,彝良罗姓有6支。1988年昭通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调查彝族姓氏:彝姓
143个,汉姓74个。虽不是十分准确,却说明彝姓多于使用的汉姓,符合昭通地区的实际情况。
锡伯族姓氏
锡伯族的姓氏被称为“哈拉”,哈拉下分莫昆。莫昆相当于汉族姓氏中的第二个字。同姓宗亲中
同辈人排同一字。比如何叶尔锡山这一锡伯族姓名中,何叶尔是哈拉,锡是莫昆。现在锡伯人的姓氏
为译音的第一个音。如姓何叶尔的被译为何,佟佳为佟,瓜尔佳哈拉被译为关。但是叶尔根觉罗被称
为姓肇则不是锡伯人的姓氏,很有可能是因祖上对满族有功而后封的姓氏。
佤族姓氏
佤族盛行父子连名制。佤族的名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排行,第二部分是本名。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人的真名或者全名。男子的排行是长子叫艾,次子叫尼,三子叫桑,四子叫赛……女子的长女叫
叶,次叫伊,三女叫安……
佤族的名有的取天干名,也有的取地支名,有些受汉文化影响,有的带有一种精神寄托。例如取
“保”、“老”、“散”、“然”等,其意思为“保重”、“流传”、“掌管”、“坚硬”等。取
“保”名是祝愿他长大后万事如意,得到保重;取“老”名是愿他成为名扬天下的好人;取“然”名
是盼他像岩石一般坚硬,不怕艰难险阻。借此表达父母的理想和愿望。一个婴儿出生,若排长子,生
于属乙己的日子,取天干名就叫艾那,取地支名就叫艾社。若是长女,可以取叶那或叶社。为避免和
父母的名字重复,男孩可以取出生后三天的天干地支名,女孩可取出生前一天的天干地支名。
佤族称呼特殊,单呼排行,表示敬重,单呼小名表示亲昵,称呼真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为人父母了,其名也要随着改变。男子为父后,要去掉排行,以其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取代之,如
名叫尼茸的男子,第一个孩子叫叶那,那么,他的父名便为“那茸”了,称呼时可叫“那茸”,也可
叫“更那”,“更”即父亲,意为“叶那她爹”。女子为母后,其名不改,但称呼时,可叫“咩那”
即“叶那她妈”。女子到了中年,都要改动称谓,如“你”单数改为“你俩”。佤族人有了子孙后就
算老了,就要有个老名。老名就是在其名的前边加上“达”字,“达”即爷爷,如一个男子叫艾块,
老了以后就去掉排行“艾”字,加上一个“达”,就叫“达块”。
佤族现在使用的几个姓有陈、赵、李、肖、罗、田、鲍、字、尹、钟等,这些姓氏并不是佤族的
本姓。以岩帅地区的佤族姓氏来说,主要有:更姓(用汉姓田)、西奈姓(用汉姓肖)、赛索姓(用
汉姓赵)、央荣姓(用汉姓李)、西古姓(用汉姓陈)、半布拉姓(汉姓鲍)、梅冬姓(汉姓钟)、
布热啊姓(汉姓字)等。